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节 (第1/2页)
“哦?”bottle疑问道。 唐冬至取出一张纸,一支铅笔,“还记得我们之前的推测吗?” Bottle点点头,“越中十子之一沈练,因直言弹劾权臣严嵩父子,被构陷为白莲教徒,沈家三父子遭灭门之灾,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为了保全沈练子嗣,暗中活动。越中十子之中,与沈练交厚的徐渭、萧勉也积极参与营救,甚至说徐阶都参与了救人。最终,他们选定了云海,依托萧勉高祖萧显的旧部杨公,在此隐居下来。幸免的沈练后人为了感怀这再生之恩,修祠、建亭,令后世永不忘怀诸公之大德。” 唐冬至颔首微笑,为bottle清晰的思路感到赞赏,“不错。我们确是如此推断的,而且这样的推理几乎是目前唯一合理的判断。但是,其中涉及到兰陵的细节,我们推断是因为萧鸣凤的族望是山东兰陵,这样解释完全没问题,只是现在看来兰陵所包含的信息远非这么简单。” Bottle望着唐冬至。 唐冬至继续道,“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在严嵩父子倒台后,这个秘密已经没有严守的必要,相反更应该大肆宣彰,以彰显诸公之令名。如果说,在明朝,为了照顾皇帝错案的面子,继续保守秘密尚可解释,那么到了清朝、民国乃至当今,这个秘密不早就应该被公诸于世,令世人敬仰诸公的身怀大义了么?” Bottle点点头。 唐冬至说,“那么,疑点就出在秘密本身上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惊世秘密,以至于需要保守至今?而这个秘密,也正是我们要查找的。老爷子临走,留下了五个字,这是把关键钥匙。他再一次提到了兰陵,还提到了书。我马上想到了一部旷古奇书。” Bottle目不转睛的望着唐冬至,她的心也不禁跳得快了起来。 “《金瓶梅》!”唐冬至缓缓但坚定的说出这本书的名字。 饶是bottle已经料想到这必是一本令她大惊的书,但是当《金瓶梅》三个字从唐冬至口中说出来,她还是吃惊不已。 “《金瓶梅》?”bottle不禁念出声来。 唐冬至俯身趴在书案上,写下了《金瓶梅》三个字,然后在下面列了顺序符号: 第一,《金瓶梅》的署名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第二,《金瓶梅》影射的就是明朝正德帝和权臣严嵩父子。 第三,《金瓶梅》自诞生日起,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 唐冬至说道,“第一点,印证了老爷子临终手写的书和兰陵的关联。” Bottle接着说,“第二点,恰恰跟沈练被构陷有关。” 唐冬至说,“没错。第三点尤为重要。在明朝,《金瓶梅》问世之初,乃以手抄本辗转于当时,名人雅士争相手抄传阅,时人颇以能一睹该书为耀。可见,该书甫一面世,便有亘绝古今之魅力。” Bottle没看过《金瓶梅》,只是知道这是一本争议巨大的书,书中有大量的****情节和春宫插图,因此市面不常见。她问道,“这本书在明代被禁,是因为它的****情节?” 唐冬至说,“单就明朝这一个朝代而言,《金瓶梅》因****被止,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更险要的原因是,这本书影射了明代荒yin无度的正德皇帝,也影射了当朝权臣严嵩父子,因此本书的作者从提笔写下第一个字起,就十分小心,刻意隐匿自己的身份信息,所以,直至如今,该书的作者身份仍旧扑朔迷离,号称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后人多有考证,仅仅疑似作者就多达数百,可见这本书在当时的面世,一则是冒了灭门灭族的巨大风险,二则是它确实配得上第一奇书的称号。” Bottle心想,这就难怪作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要严守秘密了。她问道,“那么,到了清朝呢?这秘密还有保守的必要吗?” 唐冬至道,“清朝实乃是中国历史之倒退,令人痛心。满夷自山海叩关,铁骑踏遍关内河山,泱泱我华夏文化不进反退,清初之文字狱,更是令人呼天徒叹。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诗便遭灭门,岂不荒唐之极?舆论压制至斯,可窥一斑。时人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发声。《金瓶梅》在文字上颇多沾染荒yin之事,在意旨上又影射朝堂,因此这本书在清朝遭禁是势所必然的。可是,令当政者意想不到的是,压制与反弹自古就是相依的,压制力量越大,民间的反弹就越攒力,爆发出来就越是无可阻挡。《金瓶梅》在清朝非但没有禁绝,反而绽放出了奇葩。” “哦?” “《金瓶梅》传世版本很多,各国收藏也不尽相同,近些年国内也做了不少版本。但自清张竹坡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