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朝廷出兵(上)求推荐 (第1/1页)
潘霨正在家里陪着妻子,接到宫廷的旨意后,不敢有丝毫大意,马上穿上官服,跟在太监身后立刻赶往太和殿。 潘霨从怀中掏出一锭二十两白银,快速的递给太监,“公公,不知道老佛爷召见我,是为什么事?” 太监怒道,“你做了什么事,你不知道,唉,你这次却是大祸临头了,而今老佛爷已经震怒,希望你能挺过这一关。”太监还是看在银子的份上好心说了几句。 潘霨一个激灵,原来当事情真正到自己头上时,自己心中还是很担心。唉,潘霨叹了一口气,但愿自己吉人吉相,这次能躲过这一劫。 时间对于潘霨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以前这点路程自己倒是走得很轻松,而今天他却感到无比的烦躁。 终于来到紫禁城下,大内侍卫验明潘霨的身份,立刻放潘霨进入紫荆城,潘霨浑身发抖的站在太和殿门口,等待着慈禧太后的召见。 这时候,所有大臣已经都已经站起来,不过却是没有人说话,所有人如坐针毡,心中却是对徐桐和潘霨有些不满。 慈禧太后现在的状态比刚才强多了,她想到贵州那种穷山恶水之地,就算落入反贼手中,那也打不到京城来。这样的话,又关自己什么事呢,不过镇压还是需要的,不然的话,以后不知有多少地方会学贵州。 一个声音打断了慈禧太后和众人的思虑。 “老佛爷,贵州巡抚潘霨现在太和殿门外。”太监恭敬的道。 慈禧太后马上坐正,“让那个废物给哀家滚进来。” 太监同样恭敬的答道,“是老佛爷。” “宣贵州巡抚潘霨觐见。” “宣贵州巡抚潘霨觐见。” “宣贵州巡抚潘霨觐见。” 潘霨得到消息后,马上连滚带爬,进入太和殿中。 “奴才贵州巡抚潘霨拜见老佛爷,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慈禧太后睁开双眼,圆瞪着跪在下面,战战兢兢的潘霨,“来人,拉出去砍了!” 李鸿章马上站出来,“老佛爷暂息雷霆之怒,我们且听潘霨巡抚大人有何话说。” 要是其他大臣说话,估计慈禧太后都不会改变主意,但是李鸿章就不一样了。李鸿章作为晚清的重臣,被后世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更是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这样一个大臣的言语,慈禧太后当然要慎重考虑。 慈禧太后皱眉道,“既然李中堂都替你说话了,那你就给哀家和众位大臣,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潘霨向着李鸿章投去感激的眼神,同时看向他的老师吏部尚书徐桐,得到徐桐的眼神会意后,潘霨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潘霨明白现在最重要努力辩解,为自己洗脱罪责。好在贵州提督王杰投靠李仲举,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这点大做文章。 潘霨哭泣着道,“老佛爷,陛下,奴才也不想丢掉贵州啊,可是令奴才万分不解的是贵州提督王杰竟然勾结反贼李仲举攻陷贵阳。臣为了保全朝廷的颜面,率领数百精锐杀出重围,转走两广,躲开反贼的疯狂追击。” “什么,原来是这样!” “贵州提督王杰怎么做出这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贵州提督王杰该死啊。” “提督向着外人,你让巡抚怎么办?” …………………… 听着下面低声的议论声,慈禧太后心软了,或者说杀潘霨有些不合适,“李中堂,你怎么看?” 李鸿章朗声道,“回老佛爷,而今贵州已然落到反贼手中,朝廷必须派出大军,前往贵州镇压。但是朝廷却无多少可调之兵,依臣之间,可以下旨给两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曾国荃,让他们二人收复贵州。” 慈禧太后点点头,“李中堂,接下来的事情你看着办。潘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令你前往两江总督曾国荃那里待罪立功。” 李鸿章马上接旨,“臣遵旨。” 潘霨马上叩头,“奴才谢恩,老佛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慈禧太后摆手道,“哀家累了,退朝吧。” 众臣走出大殿,全都聚集到李鸿章身边,问东问西。
李鸿章淡淡地道,“本堂现在只希望这个李仲举不要太逆天才好,难道这是乱世真正来临的征召。” 李鸿章看了一眼潘霨,叹了一口气,他可不相信好端端的,贵州提督会和反贼走到一起。 李鸿章马上依照太后旨意,拟写两道圣旨分别传往南京和广州,同时给自己好友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一封长信,叮嘱他一定不要大意,估计贵州李仲举不好对付。 李鸿章马上叫来自己的儿子李经述,“经述啊,你立刻带领亲随前往贵州,打探贵州的消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送到为父这里。” 李经述一直以来都是为父亲大人命令是从,所以马上回答,“爹,孩儿马上去准备出发。” 李鸿章点点头,“唉,爹觉得那个李仲举绝不简单,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李经述点点头,“爹,你就放心吧,孩儿不会让你失望。” 李鸿章拍着儿子的肩膀,叮嘱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让他也暗中观察李仲举的为人做事风格等。 李鸿章注视着儿子离开,心中却沉甸甸的。 1888年6月14日,两江总督曾国荃收到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打开一看就知道和自己猜的一样。 曾国荃是在一月前得到贵州事变,从那时起,曾国荃就开始秘调大军,向着湖南方向集结。今天收到正式旨意,曾国荃马上出发前往湖南。 1888年6月17号,张之洞终于看到圣旨,张之洞叹了一口气,朝廷还是把李仲举想的太简单了。这次贵州事变绝对超过数十年前的那场大变。 不过他看到李鸿章的一封信,却是明白慈禧太后想的还是自己,不太会在乎其他的人,其他地方再怎么乱也没事,只要京师不乱就好,还可以接着享受。 看来只能自己扛起这份担子,在张之洞眼中,李仲举很年轻,应该没法和自己这种滚打了数十年的老人相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