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院子_第3章 情定周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情定周家 (第1/3页)

    第3章情定周家

    周母原本出生地主家庭,儿时在田地里玩耍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导致双膝关节脱位,因为家里重男轻女,没能得到及时医治造成了终生残疾。周父年轻时是公社里的护林员,一次在追赶偷猎者时,被那贼人用火枪打伤了左腿,从此拄上了拐。周父与周母是重组家庭,周母第一任丈夫姓潘,家住老鹰崖半山腰,她给第一任丈夫生了一个儿子,这人便是周淑芬同母异父的哥哥。后来,周母的第一任男人得病死了,为了生计才改嫁给了周父。两人在结婚后又生下了三女一儿,大女儿便是周淑芬。

    方一友以打凿猪料槽的名义在周家留宿了一夜,这似乎是他为了接近周淑芬而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那谦和的外表下一脸的真诚,没人会怀疑他的动机。此刻,他一门心思的想着下午和周淑芬对视时的眼神,脑海里满是她的影子;这让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恨不得立马冲到阁楼上去,向周淑芬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他一直寻思着如何才能找到机会和她说上两句话,可她至从上了阁楼后就再也没下来,他很想到阁楼上去瞧瞧;但又担心这样的举动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更要命的是害怕这一家人误会他有耍流氓的行径。想到这里,他不得不打消这样的念头,坐立不安的在小方桌前时不时的端起那杯老鹰茶喝着。

    傍晚,周淑芬的二妹周淑碧带着三妹淑绣和四弟淑生回来了,淑碧手里拎着半竹框红薯根,那是他们三兄妹花了整整一下午才在生产队地里翻捡到的。

    淑芬听到楼下的声响下楼来了,她径直走到灶台前开始准备做晚饭。她熟练的洗涮灶台上的大铁锅,然后在锅里加了两瓢清水;一旁的淑碧正用铁瓷盆淘洗刚捡回来的红薯根,三妹淑绣和四弟淑生蹲坐在土灶前准备生火做饭;她们分工明确,像是长期以来都包揽这些工作;周父和周母仍围坐在一旁的火坑旁,周父不时的用火钳拨弄着火坑里未烧干净的柴火,微弱的火光印在他们脸上,像极了一幅现代版的乡村油画中的人物。

    又过了一会,淑碧已经将淘洗干净的红薯根切成了指甲大小的碎粒,她将铁瓷盆递给了她大姐周淑芬;周淑芬接过盆后从靠墙角的一口瓦罐里舀了一碗米放在里面,又在楼梯口的圆木桶里舀了两大碗碎玉米粒掺杂进去,然后又用清水淘洗了两遍;正当锅里的水烧开之时,她干净利落的将这一盆杂粮倒进了大铁锅里,又拿起锅铲不停的在铁锅里搅拌着;这一锅混煮的杂粮粥,便成了这一家人的晚餐。

    周淑芬做饭时熟练的动作让方一友觉得她是一个贤惠的女人。饭桌上她主动给他添了半碗粥,这个举动让方一友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眼光,他认为周淑芬不仅贤惠还知人情世故。

    晚饭后,天已渐暗,屋外黑压压的一片;方一友走出屋外点燃一根香烟叼在嘴里,他望向不远处的山丘田间,看见几户村民家的窗外散落着微弱的烛光;山上的迷雾慢慢向山下迁移,又慢慢的吞食了几户村民家的房屋;随之屋外的温度开始下降,方一友忍不住哆嗦起来,打起了喷嚏,他扔掉手中的烟蒂回到了屋内。

    昏暗的屋内,火坑的火光装满了整个屋子。周父放下手中的铁钳,拄着拐走到书桌前,拿起桌上煤油灯,用衣袖擦了擦被烟熏得乌黑玻璃灯罩,他向方一友要了一根火柴,将煤油灯点燃放在了小四方桌中间。

    夜里,周父和他的小儿子淑生、方一友三人挤在一楼的木床上,周母和她的三个女儿则上了阁楼睡觉。

    三个男人拥挤的躺在狭小的木床上,周父和小儿子淑生睡在一头,方一友睡在床的另一头。他被挤在床的边上,一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床实在是太过狭窄,他完全无法翻身换一个舒适的姿势,只得将双手枕在后脑勺下,他望着漆黑的阁楼木板,揣测着周淑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没有入睡。

    夜深人静,屋外的蛐蛐发出啾……啾……啾……的声音,睡在另一头的周父和淑生已经熟睡。方一友失眠了,他想着自己下午夸下的海口,脑子里不停的谋划着明天如何挥舞着铁锤和凿子,一遍又一遍的丈量着猪料槽的尺寸;一会他脑子里又冒出周淑芬的影子,又开始努力回想她的容貌和动作,迷迷糊糊中又开始遐想他和周淑芬结婚后的生活,勾勒着他们美好的未来。

    突然,他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开始忧心忡忡;他想到要是周淑芬没能看上他咋办?他不确定这家人是不是也会不认可他?他心里一紧,试图努力回忆白天这一家人看他时的眼神,但仅凭眼神又无法判断这家人是否真的友善;他开始陷入痛苦,任凭他怎么努力回忆,还是无法清晰的还原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他只记得傍晚时四兄妹做饭时的场景和吃饭的过程。

    这一夜对方一友来说是多么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