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思念祖父 (第2/2页)
祖父,不过在祖父学了三成厨艺的时候,宋一刀便撒手人寰了。 祖父年少聪明伶俐,对烹饪由着极高的天赋,虽掌握了宋一刀煎、炒、炖、熘、蒸、煮、拌等手艺,但是宋一刀最厉害的绝学他却来不及学。宋一刀以刀功著称江湖,当年凭借绝妙的刀功力压群雄夺得御膳房首席御厨的位置。 祖父的父亲骄奢惯养生活了一辈子,对祖父的事情一概不问也不关心,继续挥霍着家财。 祖父20岁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祖父的父亲也在这时候去世。那时宋家三代单传,祖父孤身一人开始闯荡厨艺界。凭借宋一刀的几招绝学,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便在江南一带闯出名堂。 到28岁的时候,祖父便有了自己的酒楼。那时候建国初期,周恩来谈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各个行业开始发展。祖父有自己的一家小酒楼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八年间,祖父走南闯北,接触到各个地方不同的美味佳肴。祖父善于学习,且会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所以在他晚年时期还会接触一些西方的烹饪手法。 我曾经亲眼目睹他为了改造一品豆腐的做法美味,整整一个月我每天都在吃豆腐,以至于我后面一段时间谁提到豆腐我都怕。不过他最后还是成功了,现在我父亲做的一品豆腐都没我做的好吃。 祖父暗地里把这道菜的制作方法传授给我,他也清楚父亲不让我掌厨。宋家到我这代已经是五代单传,所以祖父对父亲倍加疼爱,以至于晚年什么都挺父亲的。不过他更加疼爱我,知道我喜欢烹饪,都会偷偷教我。 祖父曾经说过“一招鲜、行遍天”,不管是对于烹饪还是生活的其他事情,他都提倡创新。在那个年代,能对自己提出创新思想的人并不多,可见祖父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
他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固然好,但并不一定适应每个朝代,当下人们喜好什么不是老祖宗几百年前说的算,而是要我们去钻研去引领。” 这是我初中时候祖父经常说,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就跟时尚这种东西差不多一个意思。时尚被人们追求,但时尚的根本源于生活,源于人们从先辈们发明的流行元素通过再创造而流入被人们认可,然后继续流行。 祖父把精力都用在酒楼生意上,都没考虑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当年落魄的时候祖父舅舅一家对他不管不顾,到了酒楼生意红火的时候舅舅一家赶紧过来认亲戚。 35岁的时候,祖父在舅舅的介绍下与祖母结婚,那时候祖母22岁,二人虽然年纪相差甚多,但彼此一见钟情。婚事在二人认识不到一个月便完成了。那时候这个年纪结婚已经非常晚了。 祖父经常教导,为人处世要大度,不要斤斤计较。 我想这就是他能原谅舅舅一家人当年不管他的原因吧,祖父倡导自身修养。 “我尊敬你,也许并不是因为你值得尊敬,而是我本身就是一个尊敬别人的人。”祖父的这句话不知为什么我听了一次就铭记于心。 我十六岁那年,祖父已经七十四岁了。 我清晰的记得,十六岁生日宴请了许多亲朋好友。整整六桌的菜全部是祖父一人完成,同学们都称赞祖父厉害,我倍感自豪。 同年,祖父突发脑溢血离世。悲伤之下,我趁大人不注意偷了祖父的宝贝,当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反正只想着留点祖父的东西当做纪念。 为祖父守灵的那几天我没敢去动那两件物品,藏了大概半个月后,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翻开那本册子。 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宋厨子”三个字,右下角写着宋金玉,1990.12。 当年我大致阅读了一遍之后,发现里面的内容都是祖父经常给我讲的故事,那时候我认为祖父不仅厨艺好,对宋朝的历史更是知道不少,经常跟我讲起苏东坡。从他口中描述出的苏东坡好像活生生的一个人物站在我面前,更感觉祖父像在回忆一个老友的往事。他还跟我讲述当年的“东坡rou”是如何做出来的,听他讲述有种苏东坡在做“东坡rou”的时候,他就站在身边看的感觉。 此后我便好好收藏此书,没再读过。三个月前在家中偶然翻开它,便想再回味当年的故事。深读下去,我发现,祖父竟然穿越了。而且是穿越到宋朝,书中记载的皆是他在宋朝的经历。 细想一下,在我出生不久,听父亲说,祖父好像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好几月。医生查不出什么问题,心跳呼吸等各方面都正常,就是醒不过来。 我觉得祖父昏迷的那段时间肯定是穿越了。 我决定把祖父的经历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