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1页)
本书的目的旨在劝恶扬善,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从正反面两个方面论述了善人和恶人的对立,让恶人看到他们的下场,更让善良的人警醒,不要让自己的善良纵容了恶人的恶行,纵恶等同于作恶。 人性当中具有两面性的,一个人一出生就带了善和恶。 孟曰人性本恶,荀子曰人性本恶,其实人性是善和恶的矛盾体,同时又是同一体,为什么一个人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之后,会有善人和恶人的区别呢?其中的差别就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人生来就是善良和邪恶的矛盾同一体。 “近朱者赤”,“亲贤远佞”讲的就是:当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善良的因素多余邪恶的因素,那么这个人长大成人以后,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就是以善为主,也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比如本书中的诸多正直的人,南浔无迹,董承等等一系列正面人物,无一不是饱读圣贤书,立志为圣贤请命的大善之人。 本书主要是借助反讽的手法,自然要从恶人的角度论述惩恶扬善的必要性,“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当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邪恶的因素多余善良的因素,那么这个人长大成人以后,形成社会价值观就是以恶为主,也就是一个恶人。比如本书中的一些魔头,大太监魏进忠等等一系列的反面人物,他们要么是生活在邪恶的环境当中,要么是饱经非人的待遇,从而形成了邪恶的人性。 当然,人性不是一直不变的,“一念成魔”说的是有人从善人堕落为邪恶;也有人从邪恶上升到善人,站到善人的阵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这句话的最真实的写照,这两种改变也是受社会价值观中善和恶的因素的引导。 所以,一个国家若想长存久治,经久不衰,要想建立一个以善为主的和谐美好的社会,就应该树立一面大旗,这面大旗上绣着四个大字’惩恶扬善’。要让积善之家知道,只要为善,哪怕就是一点点,也会获得福报,福报当世,福报来生,福报子孙后代;同时,也要警醒为恶者,这恶不仅仅是大恶,就是小恶,也会祸及当世,恶报来生,更加会祸及子孙后代。
说教只能唤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止恶自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止恶需要一副枷锁。人活着就有欲望,不管是善良的人,还是恶人,都有欲望。邪恶的根源源于欲望,只要给欲望加上一副枷锁,自然能够很好的制止住邪恶;这副欲望的枷锁包括道德和法律,道德让有羞耻之心的人止于作恶,奉行善事;如果作恶的人已经没有了羞耻之心,道德自然无用,就只好用法律之矛强制作恶的人放弃作恶,奉行善事;当道德和法律都不能制止作恶的人继续作恶,这样的恶人已经无可救药了,对付这种十恶不赦的人,只有一个字,杀! 营造一个以善为主的和谐社会,就要用’惩恶扬善’这面大旗作为正确的引导,引人向善,同时用欲望的枷锁限制作恶,更是为为善者保驾护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