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军中议事 (第2/2页)
绍微微一笑:“公与快快讲来。” “如今主公倾大兵二十万南下,曹军身处四战之地,不得不四面布置,以防不测。这就导致了曹cao能够拿来应对我军的兵力实际上已经有些捉襟见肘。”沮授首先将敌我双方的形势分析了一遍。 “黄河大水滔滔,绵延千里,那曹cao也只能在几个重要的据点设兵。”沮授将手指向了营中悬挂的舆图。 “白马!延津!平丘!官渡!” “这四处港口是黄河的大港,但也只有官渡大港能够容纳我二十万大兵在三日之内全部过境。” “因此,以臣看来,我军与其分散兵力,倒不如充分发挥我军兵力充足的优势,直接提兵二十万倾巢南下官渡!” “而且,官渡港向南便是许都,突破官渡之后,即可以轻骑奔袭许昌,夺回天子!”沮授谋划道。 “嗯,说的不错...”袁绍赞许的点了点头。 “公与,在下的见解倒是与公与不尽相同。”逢纪这时站了起来,拱手道。 “元图请讲。”沮授摆手。 “主公,刚才公与讲的是没错的,我军优势就在于兵多,而曹军最大的劣势正是兵少,而且还要设防。”逢纪侃侃而谈。 “几日之前二公子击破了曹军近万兵马,如今的曹军更是雪上加霜。” “主公可以将二十万大军分为四部,每部五万,全力围攻白马、延津、平丘、官渡四港!曹军只好将有限的兵力平均分布,以抵抗我大军围攻。” “嗯,有理有理。”袁绍同样点了点头,眉头紧锁,摇摆不定。 看到这里,袁熙十分无奈的想起了历史上那段十分有名的对袁绍的评价: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袁绍礼贤下士,以至于他收罗了田丰、沮授、郭图、逢纪、许攸等等一批谋臣。但是袁绍虽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却总是优柔寡断,不懂得拿捏主意,而往往战机总会在一瞬间溜走。 看到袁绍满脸苦恼,袁熙不由的深吸了一口气,起身道:“父亲!孩儿窃以为沮授先生与元图先生的言论均乃国士之论也。” 要是放在以前,恐怕袁绍是不会允许袁熙参与军议的,顶多也就是旁听。但是此刻的袁熙在大军中声威大振,逆战成名,袁绍心中也逐渐的改变了对袁熙的看法。 而逢纪脸上多出一丝笑意,就连沮授也不能避免,毕竟好话人人都爱听。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以孩儿看来,曹军兵少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强攻官渡也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四个港口全部围攻也就未免太过于浪费我军兵力雄厚的优势了。我军完全可以派遣派遣两员上将率领四万兵马,诈称十万,佯攻平丘与白马。而父亲亲提十万大军,却诈称五万,猛攻官渡,再派遣一上将领兵五万猛攻延津。如此一来曹军不知我军底细,大战之时必然在兵力部署上有所偏差,届时只要攻下一处港口,中原可定也!” 沮授上前进言:“主公,二公子的计划融合孙膑减灶之计示弱于人,又别出心裁设出添灶之计,如此一来,只怕曹军首尾难顾,必可击破!”沮授听闻袁熙的话语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示弱于人,又示强于人,真妙计也。 而逢纪刚刚被袁熙夸赞了一顿,此刻纵然有心,却也不打算反驳袁熙,于是同样附和道:“纪也是这么想。”至于郭图和许攸,见到沮授与逢纪纷纷点头,也不迟疑,点头赞同。 而一干武将之中,颜良、文丑、韩猛只管领军作战,张郃与高览却是眉头紧皱,一言不发,最终也赞成了袁熙。 见到属下们难得的统一起来,袁绍不由得也痛快起来:“既然如此...众将听令!” “张郃领兵两万,兵进白马!” “高览领军两万,兵围平丘!” “孤自领十万大军,率韩猛、颜良进击官渡。沮授、郭图、逢纪随军参谋。” 袁绍意味深长的看了袁熙一眼,随后下令:“文丑,袁熙领兵五万,进攻延津,许攸随军参谋!” 要知道,之前,袁熙随着颜良出征之时,袁绍下令说,命令颜良为大将,袁熙辅之。 而此刻,袁熙却是与袁绍大将文丑同肩并列,并且派遣了许攸相助,足以说明袁绍对于袁熙的重视。 “诸位,让曹贼感受一下我河北大军的厉害吧!” 布置完任务,袁绍看着堂中将臣,豪情勃发。 半夜。 “儁乂,调拨三百大戟士给显奕。”袁绍对张郃说道。 大戟士乃是袁绍二十万大军中最为精锐的大军,除了当年击破公孙瓒白马义从的先登死士之外,河北军马莫能与其争锋。这支身着精钢重甲,手执丈二大戟,浑身包裹在钢铁之中,可谓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是集结了河北的全部物力,由名将张郃一手cao练而出,只有两千之数,平素专门保卫袁绍安危。 而如今袁绍却拨给了袁熙三百,可见袁绍对袁熙的重视。 张郃虽然有些诧异,却没多说什么,领命而去。 目送袁绍走后,张郃略有所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