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第二十六章 90 宁波人的中秋节 ,修伞 (第2/2页)
,那块小月饼早咽了下去。阿娘叫我慢点吃,月饼是酥皮的,容易噎着。我哪里顾得着,本来我嘴巴里的口水就比别人多,再看到那美味的月饼,唾液如泉。 大家围坐在一起,月饼咬咬,芋艿、毛豆子剥剥,一家人说说笑笑。当然,我只顾吃月饼,其它的我就不加入了(因为阿娘讲我就像外人一样)。 阿娘讲以前在老家,八月十六除了吃月饼、芋艿和毛豆子还有鸭子。那芋艿雪白圆滚滚像月亮,那鸭子就算大雁了,意思是在远方的家人派鸿雁来报喜,大吉大利。阿娘告诉我们,宁波老家的月饼品种多了,出名的有“五仁月饼”、“火腿月饼”和“八珍月饼”(八果月饼?)等。去年我还尝到了宁波的玫瑰和绿豆蓉月饼,我等了它们一年想再尝尝,可惜今年中秋它们没有露面。今天我也只好听阿娘讲讲,饱饱耳福罢了。我想哪一年我八月半到宁波老家,每种月饼都要尝一尝。阿娘讲的宁波老家中秋习俗,听不听没关系,在我看来八月半就是吃月饼的节日,至于赏月,天好你晚上可以天天看。 一吃好月饼,我便要上楼睡觉。阿娘递给了我一只苔条月饼:“给阿婆送去。”阿哥还特地关照我:“你不许吃!” 到了自己的房间,阿婆给我倒了杯水,切了半只苔条月饼(另外半只是海伦的),我三口两口就把它吞进了肚皮,就像海伦说的,老鼠不留隔夜粮。 我静静地躺着,一轮明月高高地悬在夜空。后弄堂的那块青砖地,在月亮的照耀下,发出冷冷的反光。月光如水,泻进房间,照在我的床头。秋风轻轻地吹,蟋蟀轻轻地唱,已没了初秋时那样宏亮。也许是刚吃好月饼,我头脑特别清醒,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今晚的月光特别明亮,照得大地有点白天的味道。这是不是像林媛背的古诗“床前明月光”了?我完全可以在它的照耀下做完明天一早要交的功课,可我没这样做,因为今天是吃月饼的日子。
隔壁王先生的呼噜打得像闷雷,响彻在整条宁静的弄堂里。阿婆也没睡着,她起床,把最后开着的一扇窗也关紧了。“阿婆,王氏嬷(他老婆)耳朵有毛病啊?王先生天天如雷的呼噜,她怎么能充耳不闻,还能睡她的觉?孙悟空会念避火诀和避水诀,她难道会避声诀?” “别乱话三千。你睡觉前吃得多了,在梦里就要磨牙,咯吱咯吱就像老鼠在啃箱底,还说人家呢。快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修伞 秋天也常下雨,但和春天的不一样。雨是下下停停,有时东边在下雨,西边还挂着太阳,我们称它是太阳雨。阿婆说秋天下雨,穿着绣花鞋也能出门。所以在秋天出门我们从不带伞和穿套鞋(雨鞋),再说我们班里也不是人人都有雨伞的。阿婆还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是下一场雨我就要加一点衣服。 德明家有三把雨伞,他阿爸和两个哥哥用,他们路远。德明从小就是和我合伞。丽华家只有两把破伞,她爸妈用。她平时上学都是和晓萍合伞。我用的是大路货雨布伞,即布上涂上黄黄的桐油,伞的架子都是用竹子做的,扛在肩上有点份量。而林媛和晓萍用的是黑布“洋伞”,用细钢丝做伞架,主杆上涂有“克露密”(防锈的金属漆),把手是个包着皮的弯柄,轻巧又方便。班里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伞。 我们还在小组里闹呢,弄堂里传来了吆喝声:“修……洋伞。”丽华说她要回家拿把坏伞去修,德明说先拿来看看,修伞我们看得多了,说不定他也能修。那天风大,伞开了喇叭花(向上翻去),都散了架,还断了两根骨子(伞架子)。丽华说断了的骨子只能去配,我告诉她这可以用胶水胶,弄这种东西不比做航模飞机难。 说修就修。我们把伞架全部拆开,丽华补破了的伞面。那骨子是竹子做的,断的是斜面,很容易胶。德明拿出了自制的胶水(把乒乓球壳溶解在香蕉水里即成),德明将胶水均匀地涂在断面上,再用老虎钳紧紧地钳住。我用一根鞋底线把胶过的地方结结实实地扎紧。小黄拿来了细铅丝,德明把散开的伞骨用铅丝穿好扎紧,再将所有的骨子用粗铅丝穿好固定在伞柄顶上的一个木架子上,最后套上木盖头。 丽华试了试,伞修得相当不错,她很满意。除了谢,她还直夸我们。我们得意啊,最近几天我们日子要好过一点,因为她对我们凶不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