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狗仔队 (第1/2页)
第六十一章狗仔队 确立了叶洛的后援团名字,所有人都是很兴奋。 于是脑洞大开地继续深挖,粉丝也是应该有区别的。 不能后来的人和现在的元老混为一谈,在座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叶洛支持者可是很多的,那么由此可知将来的更会数不胜数。 既然自己是开团元勋,那就怪不得立下规矩了,可谓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要是在等些日子,消息传开了,就不好商量了,而自己的贡献就会被湮没了。 这些叶洛就管不到了,也不能去插手。看着时间差不多,就和白美玉回了酒店。 虽然是再三推辞,但李琳等一群人还是将叶洛送出了酒店大门。 唐宛如也善始善终,把叶洛送回了酒店,只是没有再和叶洛深聊,送到之后说了两句祝一路顺风的话,就调转车头飞驰回去。 因为作为后援团长的候选人,可不能在这时缺席,唐宛如生怕要是趁自己不在,有人篡位。 剩下的叶洛在风中凌乱着,自己是不是再等一天走啊。 还是大学生呢,飞机要是顺风的话能飞吗?念在初心为善,这次就算了吧。 下午,何煛、汪函以及唐宛如等一群人前来送机,让叶洛倍儿涨面子。现在几人已经算是准中国合伙人了,就差时间来推动。 好家伙,这么一群人进来,让候机室里的人都为之侧目。什么情况这是?是领导还是集团董事长? 叶洛原来飞来飞去,总感觉好像是缺点什么似的。这次灵光一闪,终于知道哪不对了,是没有狗子队。 自己难道还没红吗?怎么没人蹲坑守着呢?这么大的动静都没惊动记者? 记得后来可是经常在新闻上看见某某明星在机场被偷拍,什么面容憔悴了,和人牵手了,肚子大了的,不胜枚举。这可是绝佳的新闻现场,是身为狗子队成员必备的常识。 其实不是没人来拍,是想来而不敢来,敢来也不敢拍,敢拍也不敢发啊! 现在的明星和普通人一样,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到法律保护。哪个要是未经人家本人同意的话,就将信息发布,那可是会吃官司的。 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就是罚你几百块也不是小报记者能吃得消的。记者们都知道机场是个新闻源,但就是束手无策,只能是眼看着干着急。 不光是这,就是报纸杂志现在也不会轻易写明星人物的负面信息。 叶洛不清楚啊。看见报纸上对自己的描写都是一片赞歌,还以为真是自己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呢!事实上呢,他想多了。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内地的民法还不健全,隐私权和名誉权总混在一起。 这就造成了很多麻烦,媒体就是因此束手束脚。当然也不只是内地,就是美国原来也是这样。直到一九六四年发生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才将狗子队的自卫权解禁,渐渐成为了攻击性极强的队伍,让所有明星都很是头疼。 而香江呢?在七八十年代,就有记者开始在一些特定的场所等候拍摄明星,随后渐渐发展到在街上拍一些逛街的明星,这就是香江狗仔队的雏形。 那时明星和狗仔队还维持着面上的良好关系,然而随着《一周刊》和《平果日报》两家媒体的出现,明星和记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 这两家媒体的记者就跟踪艺人,看艺人平时怎么玩啊,如何泡妞,然后做出自己的报道。虽然明星非常反感,然而却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杂志销量也随之而高。 这种情况的持续,最终造就了赫赫威名的狗子队。他们与明星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爱恨纠结。 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说过:“一个人真正的面目,首先是他隐藏起来的那一部分。” 狗仔队恰如其分地解读了这句话。公众的好奇心就是吃完鸡蛋想母鸡的心理,但隐私权和名誉权成了公众了解明星和公众人物们的屏障。狗子队的面世,就是用来消除这道屏障的。 说到狗子队,其实本没有这个词。一九六零和一九六三年,意大利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在电影《甜蜜生活》(LaDolceVita)及《8》(OttoeMezzo)中制造出一个名叫Paparazzo,专门拍摄名人隐私的记者角色。 从此「Paparazzo」就成为那些专门搜刮名人私人生活的形象,正式翻译名应为“追踪摄影队”。 中文翻译的“狗仔队”由香江人开创,「Paparazzi」此词传入香港后,香港人改称Paparazzi为Puppy(小狗),一来是读音相近,二来此类记者的追踪行为也和狗相似。 就这样,有了“小狗队”,随后该词逐渐演化成了“狗仔队”,最后扩展到了内地、台湾等中文地区。 内地是直到新世纪的第二年,全国人大提交的《民法典》草案中,列出一条“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为目的,公开披露公众人物的隐私,不构成新闻侵权。” 虽然这一条后来因为出于保护官员的立场被删除了,但对涉及官员之外的公共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法院一般都会反向倾斜保护,即站在了记者的一边。 于是从那时开始,滋生和催化了记者的挖掘欲望,开启了内地狗子队的时代。 在市场化过程中,媒体迅速被扭曲,关系稿、通稿、红包稿、炒作稿、软文污染了公众视线,媒体逐步失去了底线。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最让人不耻的狗仔队的八卦新闻反倒成了难得一见的客观真实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