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船名定海行万里 (第2/2页)
能不知?不过尽力是尽力自身却要确保,马上还会再有两名医者前往所中为大家调养身体。万万要听医者之言,第三先生,你这一次回去便传本王口谕,让王师傅立刻给我休息,以后每日都得睡足四个时辰,便将此时写入器具所的律令之中,那些所得虽然重要,可与各位相比却还是后者为重,此事定要即可行之。 “多谢王爷。”众人更是感激的道。所谓**************,有着这样一个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淮王,他们岂能不竭尽所能的效力,至于四个时辰睡眠的茬谁也没接,该熬夜的时候他们还得熬。 “邓师傅,方才第三师言及此船满载可供二百人航行二十天,孤想知道要确保航运正常的话最少需要多少人手。”李从嘉微微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又对其中一个白须老者问道。此人姓邓名尧,原本是个老船工。打造海船他就是最主要的监工,经验丰富无比。 “最少要百人,只要风向掌握的好,像夏侯师傅那样速度也不会慢多少。”邓尧闻言立刻起身言道,这些他早就烂熟于胸了。 “哦,那假如是百人的话。似孤月照千里白那样的战马一次可以装多少匹?”李从嘉微微点头,稍稍沉吟之后又再问道,一旦海船可以付诸实用那么他走海路从契丹引进马匹的计划的可行性就大增了,周军没有水军,根本不具备在海上拦截他的海船的能力。比之陆路要安全许多,靠近内陆航行本身的风险也会较小,虽然之后需要协调的各项事宜还有很多,但李从嘉必须先确立这条海路的可能性。 邓尧闻言不说话了,静静的思考起来,李从嘉也安静的在一旁等着,其实他是非常欣赏器具所中人那种谨言慎行的态度的,自己要听就是实际的东西,不要什么虚言。片刻之后邓尧方才抬起头来言道:“王爷,我还想再去看看月照千里白。”神色亦很是认真。 “说得对,全海,你带邓师傅去一趟后院马厩,凡有问及定要如实作答。”李从嘉闻言立刻吩咐王全海带着邓尧往内院去,这匹月照千里白他是爱如珍宝,每天都要亲自打理的,因此养在内院。
“伯明,你若从我这海州出发前往幽州,何时最为适宜又要花费多少的时间?”那边王全海领命带着邓尧奔内院去了,李从嘉又对夏侯全问道,刚才是满载的问题,现在则是航行的具体了。 “海州到幽州?王爷,现在倒是最为适合的季节,海水的流向和风向都比较适合,新的海船尚未建造小的不敢妄言,若还是我前往琉球之时的船只有个十七八日应该是足够了。”这一回夏侯全倒是回答的很快,他上一次航行正是从海州出发的,距离幽州也很近了。 “第三先生,这海船新旧之比速度可有下降?” “回王爷,按照现在的设计新海船的速度还要胜于以往,只是还需要一定时间让夏侯全加以熟悉。”第三流立刻答道,对于器具所新设计的这一条海船他是有着充足的信心的,言语亦极为有力。 “那倒要请教所领,具体能有多少的增速。”这回不等李从嘉出言夏侯全已然问道,隐隐中感觉此事当是淮王极为看重的。 “伯明之前所言的十七八日当可提前两到三日。”第三流回答的还是极为迅速,以前的那艘海船也是他参与改建的,对其性能十分了解,今日来王府汇报所得自然也会对王爷的问题提前准备。 “王爷,所领既然如此说,想来半月时间当是足够了。”得到了第三流肯定的答复之后夏侯全也是信心十足的言道。 “半月时间?”这个数字已经很让李从嘉满意了,新式海船建造出来加以实验还要半年的时间,等到冬季肯定不适合出海,看来海上的这一条交易线想要使用起来起码要等到明春,自己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安排其余的事宜,至于邓尧那里现在倒并非关键了,不管能运多少马匹都得运,李从嘉对此绝对是不计成本的,当然多多益善。 就在淮王思索之时,邓尧已经从内院回来了,看见李从嘉一脸思考之色并未立刻出言,直到淮王投来询问的目光方才说道:“王爷,属下刚才问过马匹的重量以及所需的食水,满载的话一次百匹应该可行,不过若是运送马匹为主,船体的构造还要稍稍加以调整。 邓尧说完眼光又看向了第三流,两人有着一个短暂的眼光交流,后者微微点头之后便向淮王言道:“王爷,邓先生所言可以行之,另还有一事需要王爷定夺。 “第三先生但说无妨。”李从嘉点了点头,一次百匹话就意味着两个月往返幽州一趟,他要想建立起一支不少于五千人的骑兵新式的海船至少还要多出十艘,他还要将马匹的船只的损耗以及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计算进去,毕竟这个时代在海上航行也是高风险的。 “便是此船的命名了,我等知道王爷当年有过谁研之谁命名的说法,可却一致觉得只有王爷为它起名更是我等的荣幸。”第三流笑道,李从嘉当年设立器具所之时是有过说法的,他是仿造后世科研成果的命名方法,对于那些能工巧匠而言亦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既如此,此船要出海扬帆千里,本王自是希望风平浪静,那便名之为“定海”!”李从嘉微微思索便出言道,他也不必违了众人心意。 “定海!还是王爷学识渊博,那属下等就立刻回去按照王爷的心意调整船板上的所在,以利于战马的运送。”第三流欣然道。 “呵呵,此时虽是事不宜迟,不过眼前还有一件喜事,诸位且喝过仲寓的百日酒再走不迟,也算是休息几日。”李从嘉微笑摇头说道,第三流等人闻言不敢推辞,面上亦是一片感激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