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东海首郡 (第2/2页)
张力道:“咱们金州卫城是边镇,哪能与这大明腹地的府城相比?” 康兴安有些惆怅:“唉,咱们什么时候能把爹娘接到这来就好了。” 张力道:“等朝廷平了叛乱,咱们就去接他们。” 康兴安摇摇头:“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张力默然。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就来到了登州府衙门前。 张力还是第一次见到明代的知府衙门,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处照壁,照壁两头乃是两座小坊。左边那个小坊写着“包严”,右边则写着“欧宽”。这“包严”的“包”指包拯,“欧宽”的“欧”指欧阳修,两人施政一严一宽,照壁左右小坊用这四个字大概就是说施政要宽严相济的意思。 这照壁旁边,整齐摆列着一些木头,俗称“鹿角”,大概是作为拴马的用处。 登州府衙的正门,是三间关闭着的仪门,上面挂着牌匾,写着“东海首郡”四个大字,张力琢磨这大概是这个时代对登州府的雅称吧。后世登州府大概是山东烟台、威海一带,北边和东边都是海。两海临一府,海阔天平,自是造化之功。 这仪门平时一般是关闭着的,只在知府大人出巡,恭迎上官,喜庆节日时才有开启。就好像后世古装电视剧中,官员们迎接上级的场面,经常能听见下级官员说“放礼炮,开中门迎客!”又或者官员接圣旨时常说“摆香案,开中门”,这个中门,就是指的这三间仪门。 仪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一点的角门,这里才是供官吏们平时出入的。 大门右侧还立着一块牌坊,上面写着“宣化”二字,意思是说官员代表皇帝,向庶民百姓传达皇帝的德意,弘扬儒家的教化。
总得来说,登州府衙让张力颇为失望。 原本张力以为以堂堂一府之尊,这官衙必定是高大上了。结果这衙门与后世那巍峨的县政府、市政府相比,小巫见大巫,简直可以用破败来形容。 其实张力也不是很清楚,这古代讲究“官不修衙”。一任官儿只是三年,又没有所谓的维修资金,只要凑合着能住,哪个当官的又肯自掏腰包去修衙门,便宜后面的官儿? 正想着,一声呵斥声传入张力的耳朵:“你二人在这鬼鬼祟祟的看什么?” 张力一看,原来是守门的差役。 康兴安上前道:“门房大哥,我们是来给知府老爷诊病的,麻烦通报一声。” “什么?你?——”那门房瞪大眼睛盯着康兴安。 康兴安一见门房误会了,连忙闪开身子,赔笑道:“门房大哥误会了,不是我,是力哥儿。” 张力正要自报家门,那门房大笑道:“哈哈哈!就这小子?哈哈哈……哈哈……” 张力脸上挂满黑线,那门房继续笑道:“咱们知府李大人确实是体弱多病,也经常召些郎中来府衙治病……不过,你这小子胆子也真够大的,就凭你这年纪轻轻的穷小子,就想进去骗钱?” 张力登时一口气没顺上来,见康兴安想要上前争辩,张力一把将他拉了过来:“我们走。” “等等!”一声黄莺般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力转头一看,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这小姑娘身穿枣红底绣菊花交领袄袍,身上披着羽蓝底锦缎蝉翼纱。一头整齐的青丝,梳成风流别致的双环髻。 张力有些诧异,这小姑娘长得好生水灵,衣着打扮一看就是富贵显赫人家出来的,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灵动之气,让人看了平添几分喜爱。 小姑娘打量了张力一眼,轻启朱唇:“你是郎中?” 张力微微一笑:“正是。” 小姑娘想了想,道:“说吧,你叫什么名字,我正好要去找李大人,顺便帮你通报一声。” 张力吃了一惊,这小姑娘什么身份,口气如此之大? 来不及多想,张力道:“有劳小姑娘通报李大人一声,就说昨夜施展金针回阳之术的小郎中在府外等候。” 张力故意将“金针回阳之术”几字加重了几分语气,听得那小姑娘一愣。 很快小姑娘回过神来,道:“好,我这就去。” 也不等张力询问,那小姑娘径直走向府衙大门。那门房正要阻止,只见小姑娘手中一件东西一晃,门房立刻点头哈腰,退至一旁。 康兴安看得有些傻了,喃喃道:“这小娘子,太美了!” 张力一皱眉:“她刚才说啥你听见了?” 康兴安擦了擦口水:“没有,我只恨不得再多长几双眼睛,哪里听见她说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