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是同谋 (第1/2页)
庆典在混乱中落幕,那一刻朱棣向傅懿鸿投去了认同的目光,傅懿鸿用眼角瞄到了那一幕,随后朱棣消失在一大群护卫之间,长久以来憋闷在胸口的一口气终于透了出来,他已经知道自己这次脱离朝廷投靠燕王,命运之轮开始出现转机,他没有办法,只有牢牢抓住机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留下的刺客中没有一个活口,虽然蒙面,他还是认出了这次行刺的指挥是马明申,很可惜,因为兵力不足,没能当场抓住他,不然他在朱棣那里的价值将会有更大的上升。 没过三天,朱棣下令命傅懿鸿为燕王都骑督察使,因为不能直接叫做锦衣卫,给傅懿鸿弄了个燕王都骑的位置,换句话说,只要朱棣起兵成功,那他傅懿鸿就是他的锦衣卫督察使,还拨给他六百精兵,合上投奔他来的几十号弟兄构成了朱棣这边锦衣卫的雏形。 马明申带领残部逃回金陵,向建文帝禀报了过程,此次行动的失败显然是朱棣提前知道消息有关,从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马明申没有提到这次行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傅懿鸿,因为那样会加大建文帝的忧虑,而这样的机密,原本只有他们两人知道,消息走漏很可能是朱棣在皇宫里安插了内jianian。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促使行动的诞生,朱允炆也在回想当日的情形,跟那天一样,谈话还是在上书房进行,还是那个小太监,所有的谈话都被小太监听在耳朵,记在心里,那一刻,他的心如同被挤到了嗓子眼,而里面却全部被掏空一般,肚子胀得很,强忍住才没让小便解出来,短短两刻钟的谈话,对他来说如同两百年一般,在送走两人的那一刹那,小太监双腿发软无力的瘫在地上。脑子里面也是嗡嗡作响,一时间没了主意。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小太监的梦想就是拿到一笔横财,然后逃出宫去,下半辈子就舒舒服服过日子了。 三天前,朱允炆跟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商议兵事,因为各地****不息,眼下京畿防御空虚,大军基本全部陈列在徐州济南一线,甚至连皇帝外出护卫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朱允炆召集二人为了商议其实因为盛庸铁铉兵力过大,恐有当年桓温之乱。 “两位爱卿,当此多事之秋,甲士陈于外,府库竭于内,黎民流离失所,百业凋蔽,此朕之过也”朱允炆说完用眼角朝两人看了看,事实上,他谁也不信。 “陛下锐意图志,恭俭爱民,忠厚仁恕实乃天下苍生幸事,眼下燕贼作乱,已困于黄河之险,西南叛乱,捷报频传,乃陛下用人有方,当此之时乃全力搏杀之际,不出两年,天下必将大定”齐泰对朱允炆还是很有信心的,黄子澄听后也就随声附和。 “眼下北边战事吃紧,盛庸铁铉两位爱卿手握重兵把守,眼下京畿空虚,燕王向来狡诈多谋,如若被他算计,我等该如何是好”朱允炆说这话时口气明显变得有些不同,这下他谁也不看了。 齐泰、黄子澄两人面面相觑,虽然能明确地读懂朱允炆的意思,但却很难马上回答,因为涉及的问题实在太多,最后还是齐泰开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古成大业者,善用人也,陛下有盛庸铁铉,如晋之有谢安,他日必奏凯旋。”这话说得其实自己也没什么底气。 对于那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会不会自立山头,他们没有回答,应为那样有害无益,所以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做。其实他们也知道,手握重兵的人日久必定容易生变,眼下的情况,不是谈论的时候,君臣三人也就这样不再提起,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谈话都被一个小太监听去,而这个小太监也知道在一段时间内这个消息会非常有价值,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让展鹏飞带他去见燕王,他要亲自将情报卖给燕王。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决定只在一瞬之间,天堂或地狱的结果也只是一线之隔。小太监放飞了那只展鹏飞让他喂养的鸽子。 展鹏飞是在寅时接到消息的,那时他正处理完文件准备上床休息,那是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个蝇头小字,“带我离开皇宫,我要将重要情报交给燕王”,事不宜迟,展鹏飞连夜窜入皇宫,将小太监携带出来。因为城门未开,一下子走不出去,等到第二天准备跑路时却发现满城正在追捕这个小太监。常规办法想不通,无奈之下,只能先逗留金陵,再图良机。 说来也不巧,那个小太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