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6 我发财喽 (第1/2页)
肖瑶、肖文、赵明亮三人来到地里,胡三顺、胡金良等人已经开始犁地了。 这几家的女人们都在赵明亮家帮赵秀丽做午饭,所以只有几个男人在地里干活。 胡金良家的牛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金良在前面拉着牛缰绳,胡三顺在后面扶着铁犁,吆喝着牛,两人合作,看着方向以免那牛把地犁歪了。 同时也要量好距离,否则就会出现有的垄宽,有的垄窄,对农作物的生长和采收都很不利。 全部犁完后,用铁耙换掉铁犁,牛拉着,胡金良站在铁耙上,压住铁耙,以免翻了,一遍一遍地把地耙平整了。 耙地,既可以把一些大块土块弄碎,也可以把地块弄得非常平整,保证整块地是一个水平面,而不是有明显起伏。 因为地不平的话,一但下雨,就会出现旱涝不匀、粮食减产的糟糕情况。 地耙好了以后,每隔四五十厘米作成一个宽垄。然后在上面再次犁出一二十厘米深的小沟,就可以播种了。 这是小孩子最爱干的活儿,量无需多,只要撒得均匀就可以了,对薏米种植来说,一亩地只需八斤左右的种子。 肖瑶挎着篮子,在小沟里小心地撒上薏米种子。 肖文则跟在肖瑶后面,用锄头把已经撒了种子的犁沟用土盖实、压平。 如此全部做完,薏米就种植完毕。 吃了午饭,三奶奶和张霞也过来了,几个男人帮忙,把三奶奶家的一点儿地也犁好了,张霞和肖瑶抢着撒种子,地里一片欢声笑语。 几个人整整干到了天黑,才把开垦的二十亩荒地种完了。 看着天边已经升起的月亮,肖瑶直起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肖文抬头看看天,“过两天,家里屋子上了梁再来浇水,浇透了,就放心了。” 薏米只要温湿度适宜,大约七到十天就可以出苗,因为薏米喜湿,所以种子进地后,适时浇水非常重要。 胡金良看了看不远处的小河,说:“浇水的事儿我来吧。我这里有牛车方便,多借几个水桶就行了。你们都不用管了,都去肖文家帮忙吧。” 也是,一趟一趟的来回挑水真够麻烦的,用牛车一下子可以拉好几桶,效率高多了。 再说,三奶奶年纪大了,张霞又太小,这娘俩儿抬水得到什么时候,万一再有个闪失,才不划算咧。 “也好!”赵明亮笑着说,“我那木匠手艺,在工地上削木头、锯板子的,也中!” 肖瑶忙说,“就这样安排吧。我家给大伙儿算工钱!” 三奶奶不依了,拍了肖瑶一把,“这丫头,咱们这几家可不用算得这么清。” “阿瑶这孩子越大越外气了,”胡金良等人都笑了,“这算个啥,互帮互助就好啦!” 肖文开始收拾农具,“不说了,回吧!” 肖瑶心中其实是十分感动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什么都用钱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都苍白得很。 反而是农村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简单得多,他们之间的这种淳朴、厚道真是久违了。有时候自己家的活儿干完了,帮邻居家干一天,连口水都不喝。 就像在肖瑶家帮忙做饭,肖瑶家只是管她们吃饭,说好的工钱,几个女人死活都不要。 “爹,医书上说,薏米苗长到约六寸高的时候,要移植定苗的。可按两寸株距,留拐子苗定植。一定要留苗合理,不可过密。” “嗳,晓得。” 肖瑶拍着老牛热烘烘的肚子,猛地想起一事,“对了,等秋天收了薏米,咱们地里的秸秆都送给金良叔,薏米的秸杆是很好的牲畜饲料嘞。” 胡金良高兴得很,“嗳嗳,那感情好!还以为秸秆只能当干柴烧呢!” 冬天,青草都没有了,牛的饲料是个大问题呢。 这下好了,连牛的口粮都解决了。 肖瑶转头看着零零散散的若干块地,心里满足的同时也有些遗憾,土地太少了,离得也太远,更没有大块连片的,自己发家致富的大业实现得太慢了!慢慢积攒吧! 几人刚进村子,胡三顺突然说:“阿瑶,你奶奶!” 肖文和肖瑶都是一愣,抬头见不远处站着一人,果然是肖老太! 肖老太也看见了肖文和肖瑶,眼神立即变得恶毒! 肖瑶冷冷地说:“三顺叔说错了,我只有父母和弟弟,哪里来的奶奶!” 众人不语,肖文也只当没有看见肖老太,几人走了过去。 胡三顺等人直接回了家,等肖瑶几个人说说笑笑地回到了家里,赵秀丽和孙秀娥都等急了。 丁元春忙迎上来接过篮子,回屋摆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