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链式防守和防守反击 (第1/2页)
自从决定了和红带兵的足球队一决高下后,陈乐当下最大的苦恼,是不知道进攻和防御,到底哪项更该优先发展,哪项更有益于现阶段的益智足球队。 如果加强进攻的话,可以选择两翼齐飞的战术打法。这个战术打法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较为先进的,起码要到30年代后期,才渐渐被人发现其价值。 但是益智的球队中,暂时还没能找到合格适用的边锋。他们缺乏速度和技术,与这个时代的其它边锋一样,只是负责45度长传和防守对方的边锋。 至于加强防守的话,则要冒很大的风险。越多的后卫,反而会令球队的防守越乱,这种情况的出现,着实让陈乐始料不及。 因而陈乐有一个想法,就是干脆重新打造一条具备未来气息的坚固防线。如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益智球员的传统防守观念,而益智的球员如果要学习与适应新型的防守战术,那么就等于是要和时间赛跑,必须得在两周之内入门才行。 如果是电脑游戏的话,当然不用想就首选进攻了。因为游戏是可以读档的,而且进攻的收益往往更大。 现实的话,真的让人头疼不已。陈乐这时候才觉得,接手益智这支球队,着实是件苦差事,最离谱的是,还伴有生命危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乐最终还是选择了优先加强防守。说到底,益智在进攻方面,其远射战术还是能够撑一下场面的。 至于加强益智防守的办法,陈乐首先想到的,便是鼎鼎大名的链式防守。 链式防守随意大利国家足球队而盛名于世,其名称“Catenaccio”在意大利文中有“链式的”、“链一样的”的意思。 链式防守中,四名后防球员有一个是靠后的清道夫,其余三个后卫,左右二闸和中坚成一线,加上防守中场(后腰),整个防守阵式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十字架,所以又被称为十字联防。 链式防守发源于1930年代,由奥地利人卡尔·拉潘,在瑞士国家足球队开创的“瑞士门闩”战术。 “瑞士门闩”与“WM”阵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对三名半后卫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而所不同在于,“WM”阵型是居中的半后卫回撤到后卫线上,而“瑞士门闩”是居于两边的半后卫回撤到后卫线上。 “瑞士门闩”回撤的两名半后卫就仿佛现代的边后卫似的,这样就使原本的两名后卫成为了中路的防守者。这两个中后卫,一个负责上前拦截,一个负责在后边掩护。其中负责掩护的中后卫,被媒体称呼为“门闩”,后来发展成为清道夫,或称自由人。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链式防守的基础之一,在于清道夫防守体系,就是在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成为门将之前最后一道屏障,“清理”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 链式防守的基础之二,就是要有一名侧重防守的中场,在后卫之前建立屏障。 链式防守是一种在争夺控球权时,始终保证人数优势的后防线,换句话说,它保障了防线的四个要素——纵深、协防、平衡和自始至终的注意力集中。在实战应用中,每名进攻球员都有专人来盯防,在这些盯人后卫的身后还有一名清道夫给予支持,这让那些最优秀的攻击型球员也陷入了困境。比如一名天才前锋,好不容易突破了后卫的防守,又要马上面对清道夫这一防守方中最出色的防守队员。 链式防守式微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原因在于越位规则修改。1990年的越位规定改成可以跟倒数第二个球员平行,这样就使得清道夫的位置很尴尬。清道夫的站位使其要直接面对两名对方前锋的夹击,可能导致对手轻易突破越位陷阱。因此没有强队愿意再这么踢,事实上,当今的强队几乎就不存在清道夫或自由人了。 可是在业余比赛中,很多球队却还采用着具有自由人的传统阵型。不过,自由人已经有了一个有趣的变化,就是有些球队把它安排成与其它后卫平行,或者在后卫线之前。 虽然链式防守在未来已经不合时宜,但对于现在的陈乐来说,还是很适用的,至少还可以用60年才过期。 至于在未来的足坛,相对来说最先进的“以球为导向的四后卫防守体系”,则因为对球员的素质要求太高,而暂时不予陈乐采用,起码要等益智球队先将链式防守的精粹摸透再说。 虽然陈乐已经选择了链式防守,但是他对防守的加强还没有结束。原因在于清道夫的防守体系存在弱点。 有一个例子可以进行说明:433阵型因为缺少边前卫,所以不能采用清道夫的防御体系。 在边路,清道夫常常无法及时提供保护,或者在人数上占优势。许多边路防守场景中,对手的一个简单的撞墙式配合,即可突破至底线并传中。 换句话说,清道夫防御体系必须要有边前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