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高压防守 (第1/2页)
比赛开始之前,天空曾经下过一会儿的中雨,使得足球场还是比较湿滑。 于是,红带兵的球员在后场倒脚的时候,有一位不小心便滑了一跤,导致他没有接住队友的回传球,让足球从身边躺过,往守门员慢悠悠地滚去。 “好机会!”上前逼抢的益智前锋赵翔宇乘机赶上了足球,带着足球就往前突进。 可惜他的带球技术老实不过关,于是在对方禁区的前沿,就已经被红带兵的后卫追上了。 幸好这时候他还记得陈乐的赛前安排,因此用脚后跟一嗑,就把球向自己的斜后方传去。 然后,足球就被无人盯防的益智球员轻松地拿到了! “怎么会这样!”安碧沙罗的校长加拉吃了一惊,举起了望远镜细看。 熟悉足球的人如果看到刚才的一幕,就知道益智的这一番动作都不是偶然的。 原来陈乐知道,球队的整体改造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完成,于是就围绕着赵翔宇这个足球智商颇高的人,打造了一个三人攻防小组合。 刚才那个球,实际上就是三人小组合在运用了类似“高压防守”和“三角进攻”两种战术后,所获得的成果。 高压防守战术指的是球队在球场的远端就开始防守——经常在本方的进攻三区争夺控球权。它是最具侵略性的压迫方式,目的是使对方陷入自己的半场,迫使对方的持球球员长传,或进行无目的性的传球,从而令本方夺回控球权。 当然,有“高压”防守,就有“低压”防守。不过这个术语容易给人以误导,“低压”防守并不是对球施以较少的防守压力。 实际上在任何战术体系中,防守的第一要求就是对球施以足够的防守压力。 “高”或者“低”压力防守战术之间的区别,更多的是在于实施对峙防线的具体位置。采用“低压”防守战术的球队通常在靠近中场的位置开始布防,并且不上前压逼和争夺控球权。 高压防守是陈乐穿越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战术。因为在未来,球员经过越来越科学的训练,变得更快,更强,更灵活和更健壮,使他们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给予对方压力。职业级水平的比赛进球,绝大部分来自三脚或以下的传递,因此可以说,在比赛中,在前场拥有控球权的的球队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现代足球中,球队和球员具备向对手实施高压防守战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必要条件。 陈乐为益智安排这个战术,是因为他认为民国时代的“235阵型”缺乏中场,使得后卫的短传接球点极少,而且他们采用着原始的区域防守,后卫相互间的间隔甚远,导致缺乏保护,所以最算赵翔宇他们只有三人,却依然能够通过逼抢使得红带兵的后卫自乱阵脚。 当然,压迫不是盲目的。陈乐要求赵翔宇他们,在对方出现以下行为的时候才发起: 1.球传给了边卫球员。 2.对手回传或者控球时间过长。 3.接球、控球,带球或传球出现失误的时候。 4.球被传给一个技术较差的的球员。 5.对方靠近他们球门线的界外球。 6.传球球员背对进攻方向。 7.传球球员在他本方的底线。 8.对方进行长距离横传的时候。 当然,赵翔宇他们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后,才可以进行压迫。比如多名球员在球的附近,或者在边线附近,然后他们再作为一个整体压上,并且封锁所有潜在的传球路线和跑动路线。 在赵翔宇他们意图进行压迫的时候,作为后腰的陈乐也会适时地压上辅助他们。 此外,大风的天气与糟糕的场地,都极为适合采用“高压防守”战术。 而“三角进攻”战术自不必说,它在球迷中是一个很流行的概念。 陈乐为益智打造的“三角进攻”,是以个简化版。 首先,益智前场的赵翔宇、王离峥和祁田三人,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阵势。 在战术上,陈乐是这样安排的:当赵翔宇在场上拿球的时候,王离峥和祁田迅速的向其靠近,保持在大概十五米的距离,三个人在场上形成不同形状的任意三角形,当有防守队员上前对赵翔宇进行防守的时候,赵翔宇迅速的将球传递给王离峥或者是祁田,然后自己再重新跑位,使三个人重新形成三角形。 赵翔宇得球后,益智“三角进攻”三人组一起快速前进,而红带兵松散的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