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回:浪子迎得正规路 劣少再起行歧途 (第2/4页)
待时机成熟后,就讲明收留他做徒弟、或者认作干儿子都可以。 那些天,陈贵山夫妇一直在跟踪观察这个流浪儿,见他夜晚在街头、和屋檐下歇息,或者是乱草堆里躺睡。 夫妻二人预先买好衣服,待他以其余的流浪儿分开后,单独一人在街上时,陈贵山看是时机了,就迎面走过去,用温和的目光看着这儿童,见此儿童机警过人,在平常遇到模样凶巴巴的人看着他,就避开那种凶相的目光,或者撒腿就跑。今日,陈贵山用同情和怜悯的表情对待他,他见陈贵山的目光里充满温和与善意,竟然很接受这样的感觉,陈贵山夫妇叫他一起去吃饭,没想到他拒绝了。 随后李红帘单独一人上前去、蹲下身子,对这儿童说道:“孩子,你看我们像坏人吗?”这小孩摇了摇头。他好像对李红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可能是李红帘天生貌美与温和,接受了她的问话。李红帘又问道:“既然我们不像是坏人,那这位叔叔请你吃饭,你为什么不同意呢?你不饿吗?”这小孩终于开口了,他说:“我母亲说过,身上穿着漂亮的多数都是坏人,你们俩穿得这么漂亮,为什么不像坏人呢?”李红帘笑了笑,又温和地对小孩说:“人的好坏不只是看外表的,不是看衣服就能分辨好坏,要看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与思想品质。” 李红帘说的这些话对此小孩来说,等于白说了,因为这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内心外意、和思想品质这样的词句。不过有一点敢肯定,李红帘必然是女性,语气柔情温顺,拉上几句话后,已安住了这孩子的心。 陈贵山后退一步,尽量李红帘接近他,见这孩子的思维和动态有所顺意。李红帘又继续问道:“你的父母呢?怎么小小年龄会出来流浪?”这个孩子见李红帘提起父母,他的表情立即显得有些凄凉,回答说:“我父亲就是被穿得漂亮的人打死的,他们还抢走了我的娘,”说道这里,那孩子眼里闪出泪花。 这儿童继续说道:“那些人很凶很凶的,抢走我娘时,我跑上前去抱住我娘的腿,不让他们抢走娘,可他们将我拉开,还用脚踢我、用鞭子抽我,我打不过他们,也跑不过他们。然后将我娘拖到一辆马车里,就赶着马车奔跑离去”。我跟在马车后面使劲追啊、追了一段路后,突然前面停放一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几人,他们就是打死我爹、抢走我娘的人,这些人都穿得漂亮。然后他们叫我上车,说是带我去追赶娘,我上马车后,他们将我手脚绑住,还堵住我的嘴,蒙上我的眼睛。过了好一会后,他们停车将我扔到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那里什么都没有,荒无人烟。还好的是他们并不要我死,离开时解开了我身上的绳子,松开手脚后。我自己将堵住嘴里、和矇上眼睛的东西取下后,再看看四周,这些坏人已不知去向了。” 今天这孩子遇上陈贵山夫妇,一口气说上那么多的话,像是在倾诉自己太多的委屈,让李红帘一时插不上嘴。 待孩子的话停了后,李红帘又问道:“你是怎么又来到五龙镇的?”这孩子一时答不上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红帘见他难以起口,就换个话题问道:“那你知道你们家住在哪里吗?”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不知道。”李红帘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呢?到这里多久了?”这孩子仍然摇着头说不知道。 陈贵山夫妇为了收养这孩子,必须要询问孩子的相关情况,倘若是本镇、或附近的孩子,就通知他的家人,将其孩子找回去。李红帘继续又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呢?”孩子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说道:“我不知道我父亲叫什么,但我常常听别人叫他刘师傅。”陈贵山一听这孩子的叙述,知道在本镇的附近没有哪个叫刘师傅,更没有听说附近有那个男人被恶人打死、而妻子被抢的事。在近两年间也未曾有过类事发生。 看来这孩子的确离本镇甚远,陈贵山走近孩子面前,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是坏人,是郎中,就是专为病人治病的,想收一个徒弟。”这孩子好奇的问:“当徒弟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也不懂得什么叫郎中,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吃药治病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叫徒弟。 随后,陈贵山夫妇将这孩子,带到一家饭馆,让他满意地吃了一顿的好饭好菜。然后将他领到雇房住处,把预先准备好的衣服给他换上。陈贵山又给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 在交谈中,陈贵山一边说,一边在无意中作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名叫‘叶下分枝’那是‘水火’拳中的招式,也是‘水火’拳中最基本的一招,可攻防兼备。没想到这小孩对陈贵山比划的动作十分惊讶,突然显得很兴奋。 这孩子从有点记忆开始,从来被人欺负,尤其是父亲被打死、母亲被抢走,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知道陈贵山那样的动作,是用来打架的。于是,他突然对陈贵山亲热了许多,意思是想学陈贵山这样的武功,像这样的情况陈贵山当然也很高兴。就对孩子说:“我这样做,你就跟着我这样做,就叫徒弟。”小孩才弄明白了什么叫徒弟。所以,陈贵山用简单的事例,使其这孩子懂得了徒弟的一点概念。 陈贵山向来都是光明磊落,以侠义心肠待人。他不想将这孩子占为己有,因这孩子还没有正式姓名,如果将他直接收为义子,就得跟自己姓陈,就显得太为己了。既然别人称他父亲为刘师傅,他一定是姓刘,以后他刘家也能有个传宗接代,而他又唯一对武术感兴趣。陈贵山想好了这一切,就和妻子商量,将这孩子叫到跟前,并将自己的意思告诉妻子。李红帘很支持陈贵山的做法,于是对这孩子说:“你本就姓刘,因为你爱好武术,那你的名就和‘武’同音,以后都叫你刘五。”所以,刘五大多数时候称陈贵山夫妇为师父师娘,也可称之为义父义母。 陈贵山、李红帘夫妇收养了刘五,很是满意。刘五这孩子也很高兴,从此以后刘五有了依靠,得到了师父师娘的呵护与关爱,从一个流浪儿,走上了正规的人生路。 如今,刘五碰上原先一起在街头乞讨、争吃争睡的同伴们说:“现在我有师父师娘了,也有姓名了,以后别人再也不会叫我小杂种、小叫花咯。” 刘五被陈贵山夫妇收养那一年,这个又黑又瘦又矮小的流浪儿童,究竟有多少岁,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大约在八九岁左右吧。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后,夫妻二人待他如同亲生孩子一样,很听话很懂事。之前他是个野孩子,时常和其他流浪儿童发生争执,挨了不少的打、受了难听的辱骂,为了生存,在那弱rou强食的环境中经历度过,懂得了避强就弱、避实就虚、察言观色的道理。所以,像刘五这样的儿童,已经历了不少的人生坎坷。 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如鱼得水,既学医学文、又习武强身,与一家人没两样。无论陈贵山走哪儿,都将他带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