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温馨祥和《小借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温馨祥和《小借年》 (第2/2页)

于回家,爱姐不让他走,她要与他喝两盅,以弥补吃年饭时的郁闷。喝着酒的时候,爱姐一递一句地与王汉喜商量结婚的事情。这个说,“无钱去雇花红轿”。那个说,“你不会借头小毛驴?”“俺无钱去买铺和盖”“我不怕铺着狗皮盖蓑衣”。“咱家里少柴又无米”“我情愿跟你去要着吃”……两人海誓山盟,正说得热乎,她嫂子起来让爱姐下饺子,不想就让她瞧着了,几番善意的调笑、戏耍,嫂子始才言道:“兄弟妹妹你别害怕,我是给你闹玩的,你俩在绣房正喝酒,我在外面看得仔细,嫂子来此为你们俩,成全你二人配夫妻,我问你们可愿意?”

    当然都愿意啦,于是就由嫂子主婚,他二位拜起了天地。尔后唱道:“谢谢嫂子的好心意,兄弟妹妹拜天地,新年结亲迎双喜,新年结亲就迎双喜。”如此喜庆欢乐的气氛,你能不觉得温馨祥和?

    关于爱姐背着父亲及哥嫂拿东西给未婚夫且多多益善的细节也极为真实,非常符合订了婚的农村女青年的心理。她们渴望并勾画着自己未来的小日子,自会提早做些准备,从娘家的“大锅饭”中捞点好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真实故事。我有一个表哥,其未婚妻就在我上初中的镇上,有天晚上看电影,我那个未来的表嫂即于开演前找到我,将我叫到操场边儿上,脸红红地让我转交给表哥一个小包裹。看完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回到宿舍即将那个小包打开了。你猜是什么?是一本很老旧的书,里面夹了些鞋样子及红丝线、绿丝线之类。如今的青年读者或许对这样的丝线已没有概念了,让我给你作说明。那是往枕头或鞋帮儿、袜垫儿上绣花用的,很黏,手指稍微粗糙一点就能让它黏住,故一定要夹在书本里。这便是当时农村姑娘心中最珍贵的私房了。我的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同学见了就说,闺女大了不中留呢,没过门儿的时候,她往婆家偷东西;过了门儿,再往娘家偷东西,你说有意思吧?

    剧中嫂子这个人物,也是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敢作敢为的角色。从全戏的人物关系上,我们知道剧中人只提到了爱姐的父亲与哥嫂,并未提及她的母亲,嫂子在这个家里说了算也是可能的。从中也可看得出这个家庭的开明与和睦,像结婚这样的终身大事,嫂子一句话,说结也就结了。又过年,又结婚,傻瓜也会觉得好温馨!

    也是因为太温馨,人物又少,剧情也简单,故农村业余演出队一般也都于过年的时候演它一家伙。我在老家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间,几乎每年的春节都要在演出队里拉二胡,自是对这个《小借年》熟之又熟。而农村演出队的故事,更是微妙而温馨的。他们平时不太有机缘及勇气谈恋爱,一演《小借年》,机会来了,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表达的感情,借着剧中人物的口就说出来了。因此,农村演戏,经常会发生些假戏真做的故事。像我们村的那个演出队,光在《小借年》里扮演王汉喜与爱姐的演员,就成功了三对半。之所以还有个“半”,是因为那两位不该谈的也谈起来了——当然都是温馨惹的祸。多年前,我还就此写了篇小说哩,叫《冬天的感觉》,后又扩充了一下,成了《乡村温柔》的一章,不是吹牛,我现在再读一下的时候,还是觉得无比温馨。

    《小借年》当然也有不足,比方王汉喜这个形象就不够丰满。他家是怎么穷得连年也过不去的?他本人是干什么的?他有何德何能让爱姐爱得如此死心塌地?你连花椒、茴香、胡椒面什么的都交代了,怎么就不能用几句话将其交代清楚?好在它太过温馨,将它的不足给掩盖了,观众也就不去计较;再说大过年的看个戏,你也来不及去计较!

    还看过评剧《小借年》,里面的嫂子由筱白玉霜扮演,她做主让妹妹成婚的一段就格外有味,也回答了这么大的事她怎么就可以说了算的问题:

    哟,还瞒着我呢,这件事儿早要对着我讲,我早就成全你们两个配夫妻。看他们两个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都愿意早日会佳期。妹夫家贫娶不起,妹妹的心里暗着急。我何不成全他们两个拜天地,今天就是好日子。不聘姑娘娶女婿,她哥哥一定也欢喜。哟,就怕我爹不愿意,这件事倒叫我着了急。倒不如给他来个先斩后奏,到明天小两口去拜年,爹也就没有说的。

    ——真的是好美,好温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