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千钧一笔《孙安动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钧一笔《孙安动本》 (第1/2页)

    《孙安动本》很有名,只知《孙安动本》,而不知柳子戏者,大有人在。近翻《柳子戏简史》,里面这样写道,《孙安动本》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柳子戏近几十年来兴衰荣枯的全过程,它是一部历史档案,如实地记载了多少年、多少人为它呕心沥血的事迹。《孙安动本》如同昆曲《十五贯》一样,也有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意义。

    《孙安动本》说的是,明朝万历初年,明神宗年少懵懂,太师张从欺君压臣,独霸朝纲。这年正值曹州发生灾荒,张从竟将赈粮吞入私囊,一时饿殍载道,民怨沸腾。曹州知府孙安,是个刚正廉明、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上本参劾张从罪行。张从素知孙安深得民心,于是采取笼络手段,特调孙安晋京供职,企图以利禄收买,供他驱使。

    孙安携带妻儿晋京途中,目睹哀鸿遍野,啼饥号寒,又见一民妇跳崖自尽,遗下十八张冤状,控诉张从强征她的丈夫、儿子私造皇宫,为了杀人灭口,皇宫修成之日,她的丈夫、儿子和三千民工尽被毒杀。这民妇从县到府,一直告到京城,但大小衙门都拒不受理。民妇有冤莫伸,遂愤而自杀。孙安看后益加愤慨,誓为黎民除害,兼程赶路,抵达京城。

    孙安岳父黄义德,在朝廷任转本御史,劝孙安明哲保身。孙安不听,连夜写本,上殿参劾张从。小皇帝被张从巧言所惑,驳本不准。张从暗示孙安,应以前程为重,勿负他保荐好意。孙安更加气愤,又上二本,二本不但被驳,反以孙安陷害老臣为名,立时摘去乌纱,交刑部问罪。

    此时张从又假意替孙安求情,但孙安仍不屈不挠,再上三本,并以民妇冤状为证。张从强辩是孙安伪造,挑唆小皇帝治以诬告反坐之罪,将孙安责打四十御棍,轰出金殿,永不许入朝面君。

    孙安耿耿忠心,换来遍体伤痕,但为民除害的意志更坚,连夜再写奏本。其妻儿也为他的赤诚所感,均愿生死同命,孙安于是绑妻缚子,抬了棺木上殿,想以死谏感动皇帝。

    张从又诬孙安此举是欺君年幼,故意要挟,猎取忠臣之名。小皇帝听信谗言,将孙安全家推出午门问斩。后定国公徐龙持铜锤上殿,怒斥张从,并迫使皇帝赦免孙安全家,处死张从。

    该戏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上演过,诸如京剧、豫剧、晋剧、秦腔、上党梆子、婺剧等。但原创还是柳子戏。近查资料方知,1959年3月,山东省省长谭启龙亲自抓了剧本的改编,并联系当时党内民主作风很差、大家都不敢说话的事实,提出要在“动本”上大下功夫,塑造好孙安“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和孙安不怕死、敢说敢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性格。当时的省委书记舒同、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副省长余修等,也都有具体的指示及修改意见。该剧由赵剑秋执笔改编,山东省柳子剧团首演。当年11月21日,由副省长余修陪同,周扬、邓拓、张庚等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孙安动本》。周扬认为,戏词写得不错,音乐很好听,表演得也不错。11月23日,彭真与邓拓、田汉、孟超等在长安大戏院看过《孙安动本》后,对孙安这个人物非常满意,指示说:“柳子戏保留到这种程度是很好的。”“应该很好地继承传统,把失传的东西找老艺人好好地挖一挖,好好找人学,很好地培养青年一代。”田汉也认为《孙安动本》“可以成为国际性好戏,可以拍成电影”。孟超说:“在海瑞之外另有一个仗义执言的孙安,不但不为多,而且更能申诉出人民的呼声。”还说这个剧本“无论前部或者后部都具有震撼人心、激人感情的力量”“真是千古奇文”“真如大雨倾盆,淋漓尽致”“那么干脆,那么痛快,处处激人感情”。邓拓称赞《孙安动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