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小女婿》与《罗汉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女婿》与《罗汉钱》 (第1/2页)

    据报载,吕剧《李二嫂改嫁》,前不久参加“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风靡大江南北,作为一个山东人,真的是非常高兴。一个上演了半个世纪的现代戏,为何会魅力永葆、久演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沾了题材的光,它反映和表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与该剧先后,全国出现了一批同类题材的剧目,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沪剧《罗汉钱》,歌剧《小二黑结婚》,评剧《小女婿》《刘巧儿》等。这些个剧目虽然都带有反对包办婚姻,宣传《婚姻法》的意识形态特点,但作者的笔触还是能开掘事物的内涵,展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下中国妇女的遭际及命运。它们大都由著名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罗汉钱》和《小二黑结婚》,改编自赵树理的《登记》和同名小说,《小女婿》改自李健吾的话剧《青春》,《刘巧儿》则来自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马锡五断案”。因一般观众对《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和《李二嫂改嫁》都耳熟能详,故不再饶舌。而青年朋友恐不知《小女婿》与《罗汉钱》是怎么个概念了,我来给你作介绍。

    《小女婿》说的是:东北某农村,农村姑娘杨香草与田喜相爱,遭其父杨发激烈反对;媒婆陈快腿爱慕田喜,便趁机将香草说给急于娶儿媳帮工的罗寡妇十一岁的儿子罗长芳,杨发贪财允婚。三天回门之时,杨香草找区长告状,有情人终成眷属。李健吾的话剧《青春》创作于1945年,曹克英等在建国初将其改编成评剧,由东北文协评戏工作组与唐山评戏院于1950年在沈阳首演;1952年,东北戏曲研究院评剧实验剧团再次加工排演此剧并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轰动整个剧坛,一举荣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扮演杨香草的韩少云则获表演一等奖。

    小时从小喇叭里听该剧的片断,常与一段山东快书相联系,叫“说了个大姐整十七,四年不见就二十一,找了个丈夫才十岁,不大不小就差十一,这一天小两口一块儿去抬水,一头高来就一头低,小大姐后边一使劲儿,把小丈夫甩到了泥沟里……”我以为说的是一件事儿来着,弄了半天还不是。

    新中国成立前后,小女婿的现象在我家乡也很常见,我本家的个大侄子即是十一岁结婚的。大人们听广播上唱《小女婿》时,还在那里议论,小女婿也不见得就不好,你看人家刘不是过得挺好吗?唱得倒是怪好听!另一个就说,这可难说了,刘的媳妇偷偷哭了多少回你知道吗?

    多年之后,我至东北当兵,才真正领略了《小女婿》的魅力。该剧在东北的认知度,与山东人对《李二嫂改嫁》的熟悉相当,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人、小孩都能哼两口。那年我至辽西“支农”,房东大嫂就专门给我唱了一段“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全段是:

    小河流水呀还是哗啦啦地响,河边的柳树还是那么样的弯。那一天薅草回来天色已晚,满天的彩霞哪太阳它下了山。还记得与田喜哥在这儿见面,我亲手绣荷包戴在他的胸前。订下了终身事表明心愿,许多的知心话越说越甜。田喜哥一定恨我不该把心变,怕的是他对我不像从前。出嫁后我时时刻刻把他惦念,也不知他怎么过的这三四天?无边的田野看他也看不见……

    20世纪80年代初,我至沈阳领《鸭绿江》的一个小奖,终于看到了由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已是五十岁的韩少云风韵依然,那段“小河流水”确实不同凡响。为写这篇小文,我翻阅有关《小女婿》的资料,看五十多年前报端对其评价是“一段甜美抒情的《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风靡了亿万听众;韩少云的表演典雅庄重、自然大方,一派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