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猴年说猴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猴年说猴戏 (第2/2页)

年代,沂水京剧团有一个名角叫李祥兰,演过红娘、貂蝉、穆桂英什么的,周边各县即有“宁愿三年不吃盐,也要看看李祥兰”的说法,我二姐便是她的众多崇拜者之一。有一年秋收大忙季节,她擅自窜到十五里地之外的东里店山会上看李祥兰去了,家里为此找翻了天。待傍黑天她乐滋滋地没事人儿似的回到家,少不得就挨了我爹一顿痛扁。她情绪低落了好几天之后,告诉我一个消息(真假未考),说李祥兰的丈夫是个演猴的,曾在上海京剧团呆过,那跟头翻得简直就绝了,怎么翻的来!我问她,你怎么知道那演猴的是她丈夫?她说,李祥兰这次就住在咱小姑家呢,她还跟我说话来着。当然就把我馋得够呛,觉得能看上翻跟头的猴,挨顿打也值了。

    待来年秋天的东里店山会,咱终于也看上了,是《盘丝洞》。那孙悟空确实就特别能翻跟头,更绝的是,他能从台口接连翻几个跟头之后,再一下蹦到台前挂汽灯的柱子上,头朝下脚朝上地箍在那里,震得那汽灯都晃半天!他于黑暗中玩金箍棒的情景也很厉害,明晃晃的,车轮子一般,刀枪不入的阵势。我此后再没见过能将跟头翻到台前柱子上的猴。有一年,我从电视上看到福建京剧团演的《三打白骨精》,那跟头翻得也很精彩,看着挺过瘾,可也始终没将跟头翻到台前的柱子上。当然现在的舞台都现代化了,不需要挂汽灯了,因此也便无柱子可攀也是一个原因了。

    多年之后,我才知猴戏还有南北两大派。北派猴注重神态表现,一般不翻跟头,顶多就是打几个旋子。南派猴则以翻打扑跌见长,尤其喜欢翻跟头。从沂水京剧团的猴能将跟头翻到台前的柱子上看,他在上海京剧团呆过也是可能的,工南派猴。

    我之所以老说翻跟头的事情,是因为在一个少年的眼里,猴戏最吸引人的便是这玩意儿,你从鲁迅先生的《社戏》里面也能看到这种共同的喜好: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我们便都挤在船头看打仗,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

    我们同时也就知道,双喜说的那个能翻八十四个筋斗的话是吹牛定了。试想一个长靠武生能翻跟头吗?且还是八十四个?

    翻阅山东地方戏曲剧本,看到一种叫“四根弦”的剧种里面有一出猴戏《狮子洞》。猪八戒出来这么唱:“饿死了猪悟能,把师父叫一声,我肚里饥饿难行动。你叫沙僧化斋饭,咱在沙滩把他等,化个饽饽老猪用。”看着看着就笑了,这是鲁西北地区的戏定了,待与狮子精打架败下阵来时他若聊城味儿地说是“奶奶个熊,还打不过他哩……”像话吗?该剧种的戏我没看过,单就剧本而言,有点不伦不类了。我们平时看到的猴戏,一般都是南方味儿的猴。孙悟空喊八戒的时候节奏很快:“八‘解’——”北派猴也这么喊,听上去特别可爱。所以南方的一些地方剧种即常演猴戏,如绍剧、昆曲、蒲剧等都演过;而北方的一些地方戏剧种则几乎不演。

    我所看到的京剧猴戏的剧本都很简单。因其不在唱、念、而重在做与打。由此也可看出戏曲演员为何要拜师的原因。有许多戏是要靠师傅口传身授的,单靠剧本不灵,有的甚至干脆就没有剧本(如《三岔口》)。

    猴年说猴戏,很有意思。一因它吉祥,二因只有猴戏才值得在猴年一说。你想于狗年说狗戏,有吗?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