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象的宏图_事象的四分之一 其之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象的四分之一 其之十二 (第1/2页)

    受到母亲的影响,有时甚至他们兄妹之间也会以这样的解谜方式在进行交流和游戏。【】而且猜测的对象几乎什么内容都有,从赠送礼品的对象,到今天的行程不一而足。所以这种解谜游戏对她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大部分的时候,母亲的游戏都不会太难,因此穹乃认为自己能够很快破解这个谜题。但实际上,她在第一步的时候就被困住了。

    任何解迷游戏的首要任务,都是审视和检查题目本身。但这次,题目却并未浮现于表面。唯一的入手点,也就只是那张明信片而已。

    考虑到明信片内的色球是宇宙本身,穹乃第一个想到的是爱因斯坦场方程。但当她尝试将答案输入的时候,却遇到了困境,因为密码锁并不支持输入字母。这一点她倒是并不感到意外,就一贯而来的认知而言,她也不觉得母亲会将谜底设计得如此复杂。

    (答案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数字,问题是究竟是哪一个?)

    手指轻点嘴唇,她觉得自己一开始的思路应该不至于距离答案太远。略微沉吟之后,她选择输入引力常数。

    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奇怪,我难道误解了什么?按理来说不会差得那么多啊。至少应该是一个常数这一点不会错得太多吧?)

    她重新合上卡片,再度审视起那个让她颇有些感触的故事。

    (无论怎么看都是在说非欧几何。如果引力常数都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既与故事贴切,又与宇宙相关呢?)

    犹豫片刻后,她改输入另一个与宇宙相关的常数,也就是光速。依然是理所当然地不正确。老实说她自己也觉得如果引力常数都不正确的话,光速的相关性无疑就差得更多了。

    再次打开明信片,让色球浮现出来。看着色球上那些斑斓的光点,穹乃开始从另外的一端思索可能性。

    (按照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全景图上的每一点都应该是微小的量子波动。这之后它们扩张开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星系团,直接造就了我们。)

    听起来好像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对穹乃来说却也就只是一个被谈论了许多的课题而已。

    (如果“开始”指的是宇宙的初始,那么难道答案是这个?)

    她从最小的层面开始寻找答案,最终决定做一个尝试。也就是输入与宇宙有关的第三个常数,也就是被认为与宇宙诞生有关的,微观尺度上的普朗克常数。

    依然是不正确的。

    (奇怪?)

    也许,应该再审视一下那张贺年卡最开始的部分。

    “瓦尔珀吉斯之夜,光明与黑暗诞生的开端。”

    这句话中的后半句,明显是说宇宙诞生。但前半句……

    按照哥哥刚才的反应,明显是看出了什么。但作为民俗历史不算非常好的学生,她只记得瓦尔珀吉斯之夜是4月30日晚开始,跨过5月1日凌晨结束。至于具体的内容,她却是一点都不知道。那么说来,明信片本身在暗示的,其实就是宇宙诞生膨胀的过程……

    (嗯?等一下……宇宙的膨胀,也就是说……)

    她忽然觉察到,自己应该已经接触到答案了。

    (作为宇宙膨胀的决定性要素,有一个是重点,哈勃常数。)

    哈勃常数决定了宇宙的膨胀速率,看上去是合理的。

    输入哈勃常数后……

    并不正确。

    穹乃停下了输入密码的动作,她闭上眼睛,将双手叠放在膝盖上。

    如此一来,答案已经出来了。

    虽然她最后输入了哈勃常数,但她本就不认为哈勃常数是正确的,原因在于5月1日这个日期。

    就民俗历史并不好,她也知道计算夜晚时间的方式是至第二天到来为止。从这个时间点以后,就被称为凌晨。当时间来到5月1日,“瓦尔珀吉斯之夜”也就结束了。

    母亲写下5月1日这个日期并指向密码箱的所在,也就是说,答案是“瓦尔珀吉斯之夜”的结束。在这里,“瓦尔珀吉斯之夜”就是宇宙。母亲想出的密码的谜底,也就是宇宙的结局。

    根据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的描述,宇宙的结局完全取决于三个常数——h,Ω,λ。

    h,即哈勃常数。它代表着宇宙的膨胀速率。

    Ω,是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它同样意味着宇宙中有多少物质,产生多大的引力,这引力将会将膨胀的宇宙往内侧拉。

    λ,真空中存在的能量。爱因斯坦曾经引入的宇宙常数,但随后被他认为是错误,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零的值。

    原则上,宇宙的结局存在三种可能:如果Ω大于1,也就意味着物质将产生足够大的引力使宇宙收缩;如果Ω小于1,且λ等于0,则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第三种可能则是Ω和λ之和等于1,宇宙同样将永远持续膨胀下去。

    但让所有宇宙物理学家哑口无言的是,宇宙不是在膨胀,而是在加速膨胀。那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全景图所揭示的最为惊人的事实。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彻底失控的宇宙。

    如此一来,那个故事的内容就是答案了。

    明信片中的那个故事是非欧几何学的思考,但它展现的却不是黎曼几何,不是将宇宙往内拉的引力,而是非欧几何的另一面。

    罗氏几何,它展现的并非拉近的趋势,而是远离的趋势。

    宇宙是开放的,这也是宇宙最终的结局。

    λ是存在的,而且必须被引入。它隐藏于真空中无处不在,且永远均匀而不因距离而变化。在引力将宇宙变得卷曲的时候,它将宇宙拉伸使其变得平坦;在引力将宇宙拉到一起的时候,它将宇宙往外侧推。

    λ就是宇宙常数,是暗能量,是反引力。是一个几乎占据了宇宙四分之三的强大力量。

    它才是宇宙结局的真正裁决者,是这个谜题的真正谜底。

    喀嚓!

    保险柜的锁扣位置发出了机械结构被触动的声音。

    为什么母亲要选择这个作为谜题的答案?虽然母亲做事一向有随性而为的嫌疑……

    打开保险柜,只见里面放着一个做工精美的大约一个手掌宽的皮质匣子。不同于常见的那种批量生产的皮匣,这个看起来似乎是有些年头的纯手工艺品。

    这应该就是这次的奖励吧?虽然自己恐怕是用不到这个匣子的,不过也许哥哥会对这样的匣子有兴趣。

    捧起皮匣,入手的感觉预料之外的重。很明显,里面还放着什么东西的样子。稍稍摇晃的话,还能听到硬物碰撞的声音。

    她将皮匣放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将匣子的搭扣轻轻解开解开。她的动作称得上是小心翼翼,因为她曾经在类似的事情上,遭遇过母亲的恶作剧。

    不过,这一次倒是并没有恶作剧的成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