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小姐们(中) (第1/2页)
在这个年代,图书已经太多地归于电子形式,就连学园都市著名的常盘台的图书馆也不例外。【】但真实的书本给人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所以常盘台的图书馆内,依然保留有传统形式的书籍。而且,规模还惊人的大。 只要站在为了使人直观感受到宏伟而特意设计的如空d般的大厅中央,就能够看到巨大的书架的“墙”一直延伸到高高的天花板。 盘旋而上的阶梯沿着书架的“墙体”螺旋上升,在底层向上看去,连那些寻找着自己想要翻阅的书本的人的身影都是如此的渺小。 “哦。” 图书馆内,少女单手支着脸颊惊叹。 纤细的手指轻轻翻动手中的书页,好像拨动着七弦琴的琴弦。一直从翻开的那一页倒到扉页,她又一次发出了一声叹息。 她手中的,是一本19世纪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散文诗《我发现了》。常盘台的图书馆收集着大量的书籍“原本”,这本《我发现了》便是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初版的“原本”之一。 优雅端庄的少女捧着诗集叹息,仅就这个画面来看,这实在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可事实上,她并没有在欣赏诗词。 虽然她并非不懂得欣赏艺术,但精美的词句无法吸引她的注意。和她娴静温婉的大小姐外表有些不符的是,她的文学修养没有好到这样的程度。 事实上,她的哥哥一度取笑她缺乏情调。因为大部分之间内,她都显得太过于知性。 不过这并不值得遗憾,因为她一直追求的,是某种远比艺术更加永恒的东西。 让她惊叹的并非诗词的美妙,而是在那其中隐藏着的,更加美妙的东西。 在这篇散文诗中,有着这样一个句子: “如果星星的集合是没有止境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天空应该均匀而明亮,夜空中将没有一个角落没有星星。” 这个句子并不精巧,也绝对称不上美妙,但她却被这个句子深深吸引。 因为,这个句子所描述的,是一个关于宇宙和创世的美妙概念。 这是奥尔贝斯(olbers)悖论。它一贯被总结为一个对理所当然的现象的提问,是一个困扰了人类无数的岁月,每个孩子都问过的问题—— 夜空为什么是黑色的? 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有着最为深刻的答案。 她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那是人类对于宇宙理解的飞跃。 于是她继续看下去,她想知道这位诗人是否找到了答案。然后,她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句子: “那不可见的背景是如此的遥远,以至于没有任何光芒能够到达我们这里。” 这个句子让她忍不住发出惊叹。 这真是太美妙了,远远胜过了一切精美诗句的美妙。 当她看到这个句子时,她忍不住去翻扉页,去寻找这本散文诗的出版时间。当她发现这篇散文出版于1848年时,她内心的赞叹化作了由衷的叹息。 在那个年代,人类对于宇宙的概念是如此的渺小而幼稚,但这位神秘的诗人却如诗名般“发现了”如此令人惊叹的奇迹。 他用这并不精美的词句解答了奥尔贝斯悖论,也发现了万物从虚无中诞生的时刻。 奥尔贝斯悖论的解答中,蕴藏着一个秘密。 因为光的速度是有限的,从遥远的星辰到达地球需要时间。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夜空就会是明亮的,因为光线终有一天能够到达我们的星球。 但夜空是黑暗的,所以宇宙不是无限的。 奥贝尔斯悖论的正确解答是:因为宇宙既不是无限的宏大,也不是无限的古老。 谁能够想到,一个小孩子都会提出的问题,竟然一直追溯到了整个宇宙的尽头;谁能够想得到,一位喜欢以死亡作为主题的神秘诗人,竟然发现了整个宇宙的诞生。 闭上眼睛默默地感叹着,然后再度睁开眼睛,抬头看向图书馆的穹顶。 图书馆天花板的穹顶,今天正投影着著名的“哈勃深景”(xdf)。那是最古老的“星空”,遍布着宇宙诞生仅仅5亿年时,从大爆炸的气体中凝聚而成最初的星系。 仿佛无穷的书籍铺成了通向宇宙尽头的道路,支撑起最初的宇宙,那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壮丽。 迈向宇宙的尽头。 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美妙的错觉。 穹乃轻轻地摇着头,她并不是浪漫倾向太过严重的女孩子,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种浪漫主义的感觉。 从内侧环绕书架的“墙体”的阶梯和回廊上,也可见许多学生正在翻阅书本。常盘台既然是女校,这些学生自然也都是女孩子。 在这到处都被柔软的空气包裹着的独特氛围中安静地思考的感觉,并不像原本以为的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