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坐论大局2 (第2/2页)
一群乌合之众,战力极其低下,反观大将军用兵,深得兵法要义,人数上宁缺毋滥,重视训练,重视士兵素质,所以北海军多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士兵都以大将军为军中之魂,敬仰他,爱戴他,各个用命,而敌人都害怕北海这支劲旅,这便是‘武胜’。有了这十胜十败,来日大将军兵临河北,袁绍必然一战成擒,又有何虑?” 郭嘉毫不停顿,长篇大论地道出自己见解,越说越是兴奋不已,最后竟站起身,在堂上踱着步子,很有些气势。 大堂中久久鸦雀无声,就连吕布、许褚等人,也都忘了饮酒,听得入了神,遑论精于此道的贾诩和陈宫了。 “好!”辛锐起座鼓掌道:“奉孝果然不愧英雄榜中的佼佼者,一番十胜十败之论,足可见你的大才。” 虽然早知历史上郭嘉向曹cao进献的十胜十败之策论,而今正主就站在自己眼前,将‘主角光环’扣在自己头上,仍是令辛锐大大地激动一番。 此时如梦初醒的贾诩、陈宫等人,才知道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病弱书生绝非池中之物,不由对郭嘉打心底敬佩不已,对辛锐的识人之明也更加感慨。 “听奉孝一席话,令我等茅塞顿开,奉孝不在朝堂,却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这份才能就足以叫我等汗颜,恭喜主公,又得一位大贤。”贾诩向郭嘉由衷一礼,又对辛锐道贺。 “人生大起大落实在太快,真是太刺激了。”辛锐嘀咕一句,继而笑道:“若说举荐之功,只怕宣高要当仁不让了,此番得了奉孝,虽是巧合,却也上应天意,现在我有两个提议,请诸公探讨。第一,就此任命奉孝为将军府军师祭酒,筹划北海一应军务,协调各地军情,第二,待回军北海,表奏天子,将许县改名许昌,以示庆祝我军大胜,扬朝廷之威。” “末将(属下)附议。”众人毫不犹豫地支持道。 “许昌,兴旺昌盛,既是我大汉复兴,亦是我军强盛之意,好名字。”陈宫赞道。 “这些都好,只是回军之后,便要表奏天子,即刻起兵征讨河北袁绍,才最称某心。”吕布早就对袁绍恨的牙根痒痒,听到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之后,便再也坐不住了。 “温候稍安勿躁,在下方才的言论,虽是实情,但并非是要现在就与袁绍开兵见仗。”郭嘉遥遥敬了吕布一盏酒,不慌不忙道:“袁绍虽不足惧,但毕竟势大,急切难下,再者朝廷此番用兵豫州,军马粮草亦有不少消耗,军士疲惫且多有损伤,以疲兵前去征战,是大不智也。况且曹cao虽然新败,尚余数万兵马,倘若他趁我大军前往河北之际偷袭后方,只怕难以抵敌。还有淮南袁术,若是突然攻伐徐州,我军还要前去救援,因此分兵多处,一个不小心便会满盘皆输,不得不察啊。” “打不得么......也罢,先回北海大醉三日,再去理会。”吕布悻悻道。 众人善意地都笑,辛锐道:“温候虽然勇猛绝伦,但须知袁绍手下毕竟三五十万的人马,我军现下不过十余万,便是袁军各个伸着脖子让我们砍,也须砍得刀都卷刃了。” 郭嘉笑道:“主公所言不差,袁绍只可徐图,不能急于求成。不出意外,三五年内,袁绍必然平定河北,届时便是我们不去找他,只怕他也会南侵中原。”
辛锐再次被郭嘉的神奇所折服,自己是穿越人士,自然熟知历史,但郭嘉作为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落魄书生,却能如此精确地推断出天下大势,这人简直就是个预言家,心智缜密天下少有。 “不错,我也有意在这几年时间统一中原,厉兵秣马,到时与袁绍一决雌雄。此番回军,张绣将军和文和先生继续留守宛城,招兵买马,结好刘表,与豫州、兖州遥相呼应。就叫公明、徐盛引兵两万守许县,孟起、云騄守汝南,宣高、孙观守汝阴,各领一万五千军马。北海、泰山军政,待我回去之后另遣他人代行,豫州就拜托诸位了。”辛锐思索一番,下了军令。 众人齐声应诺。 还没赶到许县的徐晃,讲武堂校长一职刚刚受封,便被辛锐一纸调令又给拿掉了,许昌一地干系重大,交给徐晃这位果敢稳重的将领守御,辛锐才能放心。再者有了郭嘉,讲武堂祭酒也不怕没人担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