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_第21章 吴三桂的谋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吴三桂的谋算 (第1/2页)

    闯军号称百万,实则只有五十来万。

    当然,若是再算上留守河南陕西山西各地的兵马,那倒是真的有近百万。

    这百万人马不但良莠不齐,且还杂乱无章。

    虽然在长安时,在李岩的建议下,李自成整顿了一番,却也只是统一了军队的后勤。

    各部独立性依然非常强,也只比以前各营联盟时,强上一些。

    就比如京城的这五十万大军,李自成真正的嫡系人马只有二十万。

    其中最精锐的十万,由侄子李过统帅,余下的十万则由以前的几位老兄弟统领。

    然后便是刘宗敏,刘芳亮两人实力最强大,前者拥兵十万,后者如今在保定更是扩军多达二十万。

    好在两人对李自成都忠心耿耿。

    再则就是红娘子了,当初红娘子和李岩在河南举事,后投奔闯王时,就已聚集了数万人马,也正因两人的加入,使得闯军实力大涨。

    北伐以来,闯王虽然明里暗里打压,但红娘子的队伍依然扩展到了八万有余。

    加上李岩这个知兵事的举人,这使得整个闯军中,红色娘子军的人马纪律最为严明,战斗力也最高。

    最后则是降兵降将,以及大小土匪山贼头目,零零散散上百位,人马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二十来万。

    总之一句话,不管什么人来投奔老李都欢迎,带多少人马来就做多大的官儿,继续统帅自己带来的人马。

    除了管饭外,什么都没有,只有立了功,才会赏赐一些财货女人甚至兵器。

    正因这种宽松自由的政策,才使得闯军在短短时间内,便从十八骑壮大到百万之众。

    这也是李岩为何始终坚持议和回长安整顿的原因。

    同样也是诸将厌恶他的原因。

    此刻大军分兵,便看出来了强弱,也暴露出了闯军的诸多弱点。

    只见整个大营都乱哄哄的,红娘子率领的八万人马,集结完后向北而去,勉强还能保持队形。

    刘宗敏的十万大军,出了大营,除了一万多心腹精锐,余下人马便彻底放了羊,显然根本就没正儿八经的训练过。

    直到第二天黄昏,大军才总算完成了对京城的三面合围,然后一边打造攻城器械,一边开始填埋护城河。

    京师外围的护城河,最宽处可达一百米,平均宽度也在四十米左右,想要全部填埋,哪怕百万人也得耗时大半月。

    所以三面都只选择了其中一段填埋,填埋期间,城头上的守军自然不会干看着。

    有弓的射箭,有炮的放炮,没炮的放铳,闯军同样派了人放炮射箭掩护。

    奈何明军的大炮火铳频频炸膛,反而搞得士气低落,没人敢用,加上弓箭也不多,周遇吉最后索性下令不再管,任由贼军填埋。

    闯军见状也不再浪费火炮弓箭。

    双方就这般僵持了下来。

    与此同时。

    山海关。

    一队军民携老扶幼,正从东面涌进山海关。

    “二哥,这是最后一批了。”

    “嗯!”

    此刻关城上,一名身材魁梧长相英武,身穿锁子甲的青年将领,望着关下为数不多的军民,重重的吐了口气。

    此人正是大明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

    十日前,接到朱慈烺的圣旨后,便直接放弃了宁远城,及山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带着十余万军民退到了山海关。

    其实朱慈烺不下令,吴三桂也打算放弃宁远城撤退了,因为宁远已成为一座孤城,守在那里必死无疑。

    一旦被围,关内不可能再派援兵来救。

    若非酋求皇太极突然暴毙,建奴内部发生动乱,再加上担心崇祯追究弃土之责,吴三桂去年就要跑。

    半月前,建奴摄政王多尔衮,独揽大权后,便开始大举集结兵马,加上朱慈烺又下了旨,吴三桂哪里还愿继续待在宁远这座死城?

    “报,大帅,关外有位自称姓范的先生求见,他说自己身上有大帅的家书。”

    一名千总顺着阶梯,小跑着来到吴三桂面前,单膝跪下拜道。

    “先把人带到伯爵府去!”

    吴三桂闻言,脸上不动声色的一摆手,显然已猜到来人是谁。

    待千总下去后,一旁的三弟吴三柜才小声道:“二哥,关外来的家书,难道是舅舅…?”

    四弟吴三辅也小声道:“二哥,莫非建奴又想…?”

    “不要瞎猜!”

    吴三桂脸一板,还小心的朝四周看了看,这才转身朝城下走去。

    兄弟两人也赶忙跟上。

    大厅内。

    吴三桂已经换上了一套常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看着下手的中年文士,冷声道:

    “范文程,你好大的胆子,难道就不怕本帅将你绑了,送到京师请功吗?”

    “呵呵,吴将军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