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东阳之战(上) (第1/2页)
古秋雨听到了两个消息,一是萧无常在芒山又击败了铭国,二是林烽火战败了。 两个月前,林烽火带领九万水军已到了东阳城对面的白水城,一月前,石国水军攻下了阳国营口城。 这营口城在断剑河的一个大转弯处,是多年河沙淤积而成一个大河湾,土地肥沃,有居民万人,耕种、捕鱼、养蚕,物产极多。 后面是险峻高山,没有山路可走,出入城全部依靠船出行,是阳国针对石国的一个要塞,有水军万人,衣食都可自足。 攻下营口城之后,林烽火征调当地百姓将自己战舰上都钉上一层白布,之后留下了一万水军,逆流而上到了白水城。 阳国与石国本也有陆地交界的地方,却是一片沙原,哪一方进攻都要走上三四天,再面对以逸待劳的守军,几乎没有胜算。 两个国家也都无法在没有绿洲的荒原建立前沿城市,因此两国之争只在水上。 断剑河是高原上冰峰之水汇集,几千万年来从崇山峻岭中冲出来的,河水不深,水下石头林立,除了丰水期外,巨型战船难以安全行驶。 多年前曾有石国与阳国也是在东阳城外一战,阳国在自己境内将河堤挖开,一夜之间,河水下降了数丈,石国军船被困在了已方水寨之中,被阳国用小船攻击,战船损坏了大半。 以至现在白水城外水寨之下的泥石年年清理,劳民伤财。 林烽火已下完战书,石国皇帝写了阳国皇帝十大罪状,要求阳国全国投降 。阳国也依礼仪回了信,写了石国皇帝十二大罪状,并明确写出李洪甫禅让,不然就攻灭石国。 双方文字上各有千秋,总体来说还是阳国文章写的好一些。 清晨,水天一色,沙鸥翔集,白水城水军寨外一层层箭楼,箭楼外又有层层立木扎在河水中,绵延十里。 对面东阳城则是临水而建,沿河是四里的长墙,有一个大门,四个小门,大门外本是港口,平时商船与渔船林立,四个小门中有三个是军港。 如今整个东阳城外却是斗舰林立,战帆高扬,东阳城内有三万多水军,一万多步兵,这也是阳国内能调集的全部军力了。 现在阳国主力在南方与苍国对峙,那边尽是平原,需要足够的士兵才可以驻守防线。 林烽火站在白水城城墙上,身边是弟弟林宏武与白水城抚督赵平江,还有李洪甫的监军李成庆。 林烽火水战能力不足,在主舰上指挥作战的是石可辉,林烽火在城上坚着巨大的帅旗进行全面的指挥。 江河上作战,战场比陆战小多了,双方军力一目了然,战船巨大,行动比较缓慢,也很难出现奇兵。 双方作战在于一船一船的对战,不会出现陆地上一些对战区域内的失败,导致整个战场上兵败如山倒的情况。 因此两船只要靠近,基本上是决战到底。 水战毁掉对方战船是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杀伤对方水军多少来定输赢,因为战船倾翻,船上军人的伤亡是巨大的。 此战石国意图很简单,攻到东阳城下,破城。 所以动用巨型战船来运兵与攻城器械,而东阳城存在着守城的巨大的缺陷,阳国水军此战就是要将石国战船拦在河上,不让石国战船靠近城墙。 林烽火此时心中激动,前几日,萧无常又来军报,驻在芒山的铭国军队被石国铁骑偷袭,粮草辎重都被烧毁,已无力再战。 只是所带去的禁军几乎全部战死,辰州军务已归萧无常统领。 现在只要占领东阳城,就打开了通向中原的门户,立下不世战功就在眼前了。 帅旗摆动,林峰火下了全面进攻的命令。 石国此次出战共有四层箭楼的巨船五十几艘,快船二百艘,普通两层箭楼战船不到二百艘。 此时刻风帆招摇,河浪拍空,石国战舰船帆已上足了,河风正强,石可辉主舰上十杆大旗分为十色,在空中烈烈飞舞。 船行进得很快,几百艘白色战船在断剑河中分成几排向前,甚是壮观。 而东阳城外战船也在数里长的战线上,分批向外开动,站在最前面的石国船头上的士兵,已能看清对方战船了。 对方也是一片风帆,数数有几十艘之多,这些船虽然都没有石国船大,但速度更快,转动灵活。 在那阳国战船中,有五艘突然越众而出,那五艘船都不大,乘风破浪而来,船速极快,转眼已到了阳国前头战船的一箭一地,比石国战船低了一大截。 石国船上领军的军官传令下去,弓箭手开始向对方射击,但是风大,对方船只速度太快,倒有一大半射空,另一半射中的也或中船帆,或中甲板,没什么威胁。 这时只见这些船分散开来,以一种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