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乡试近 (第1/1页)
之后的一段日子,其实十分平淡。 春闱将近,刘正卿那边便先停了为范秋白授课的事情,闷头在家背书学习。他偶尔也回来楚风这里转一转,二人之间互相探讨一下书法上的东西,或是偶尔弄些简单的酒菜小酌一番,也算是纾解一下紧张的心境。 完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虽说乡试对于刘正卿来说,应该是探囊取物一般的存在,可是考试毕竟是考试,除了实力之外,运气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考场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能否应对自如,这都是没有办法预料的事情,恐怕除了神仙之外,谁都说不清的。凡俗之人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不仅仅是刘正卿,因为乡试趋近的缘故,整个杭州城也随之愈发热闹起来。前来应试的外地士子们纷纷住进了客栈,酒馆、茶肆中的食客们也因此多了许多,甚至连那些纳鞋底、卖估衣的店面里,都比往日多了三分热闹。 更不必说各家书画行了,只是短短的一段时日,不知多少笔墨纸砚被卖了出去,就连平素一些不大好卖的高档货,也被头脑发热的士子们纷纷挥金求购。说白了,大家都明白,重金买来的文房四宝不可能直接换取榜上有名,之所以买回来,只是为了求得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正是因为如此,就连陆氏书画行这几日的生日也跟着水涨船高。除了一些文房用品之外,楚风思付着写了几张平整规矩的小楷,往台面上一摆,竟然真的也被某些士子买了去,当做书帖临习之用了。 甚至连刘正卿自己也求了一张,按照刘正卿的说法,楚风的楷书虽然在艺术上来说不够出色,但是中规中矩、尚可堪顽,应付乡试这种级别的考试是绰绰有余的,所以值得他拿回去临习。 刘正卿也听说了楚风去做乡试誊抄的事情,乍闻此事,不由得有些惊诧。这份惊诧倒也并非来自于二位大人的登门拜访,而是源自于自身对乡试的参与。 “我刘正卿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碰见了能够舞弊的机会。可是偏生以我的才华来说,这场考试又根本无需舞弊……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无用功,你说哥哥我是要还是不要?” 楚风听了这话,也不禁一笑。 刘正卿的字迹,比较寻常,想要从乡试的雪片一般的卷子里寻找出来,恐怕十分困难。可若是真的在卷子上面做一些手脚,到了楚风这里誊抄、安排一下的话,以文端先生与二位大人的关系,自然也可以走这个门路。 不过楚风也明白,刘正卿这话完全是玩笑。 以文端先生的为人,若是刘正卿真的提出这样的请意,他或许会答应,甚至帮着安排一番。但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必定就会与刘正卿划清界限了。 为了将一件事情的九成胜率提高到十成,而代价是要失去文端先生这样人物的赏识……只要是头脑正常的人,想必都不会做类似的决定的。 不过文端先生在这里,该请教的东西总是要请教的。不管怎么说,对方也是进士出身,在科举这条道路上“身经百战”的,自然有太多的经验和小技巧能够传授。 文端先生给刘正卿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楚风也偶尔在一旁听着,不时啧啧赞叹。 毕竟是准备过高考的人,实际上,那段日子距离现在的楚风并不是很远,虽然隔着千年,但课堂上各科老师语重心长的讲诉答题技巧的画面和感觉,依旧萦绕在楚风的心头。 文端先生说的时候,楚风也不由得会想起自己准备高考的那段日子,意兴思飞之余,心下又觉得怅然若失,可又在这份失去中,偏生又带了几分欣然有得。得失、因果、往来,种种交织与胸,难以忘怀。 时不时的也会插句嘴,将后世考试总结的那份经验随口说一说。 刘正卿在一旁听着,笑着说楚风是纸上谈兵,一个小家伙而已,又没参加过科举,说这些恐怕都是无用的。 但很明显的,文端先生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将楚风所言仔细考虑了一下,皱了皱眉,问道:“楚郎并未科举过,为何会对这些事情知之甚细?楚郎所说的这些东西……说不上完全可以使用,但很多点是好的,稍稍修正即可,而且连科举了这么多年的老夫都没有想到的。这些事情,楚郎又是从何处知晓的呢?”
“早年间在家乡上私塾,那位私塾的教书先生虽然只中了乡试,但是参加的次数却不少,故而对这些东西颇有些心得体会。”楚风笑着解释,“只是那时候我还小,记得可能不准确了,先生您姑妄听之,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正。” 文端先生捋须颔首:“原来如此。” 刘正卿闻言不禁微怔,旋即笑着抬手,玩笑着锤了楚风一拳:“那你小子着实可恶!怎么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看老先生的意思,就连科举这东西,你都颇有些心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了?真是气人啊!跟你这种人来往,可真是自惭形秽呢!哈哈!” 他虽然说着“自惭形秽”这几个字,但实际上,却没有流露出分毫的自卑来。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年代。就算是书画再怎么厉害的人物,只要不是科举、官员出身,在世人看来,终究是比不过“科举出身”四个字的。 楚风在书画上有长才,刘正卿却在科举上颇有自信,相比之下,二人之间也算是不分伯仲,自然是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 朋友之间便是如此,总要大家才学能力差不太多。否则就会渐渐从平等关系,变成上下级关系了。只是自然而然、无法避免的事情。 “有一件事,楚风心下疑惑,还想请教一番。”楚风想起了什么,问道。 文端先生笑着点头:“但说无妨。” “我听旁人说,这乡试原本是秋天举办的,所以叫做秋闱。如今正是早春时节,这时候举办,似乎不合规矩吧?”楚风记得千年之前的历史老师,是说过有关宋朝科举事宜的,心下疑惑,才有此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