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厨子 (第1/1页)
的确,死亡之前的几秒钟,人都会惯性般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但这恐惧并不会持续太久,只有真正经历过生不如死的时刻,才会明白死亡一点儿都不可怕。我不知道萧太后经历过什么,但一个女人,能在后宫屹立不倒多年,并步步高升,必定有她的独到之处。 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被无数人瞧不起,甚至连奴才都不愿意给个好脸色,的确不如死了痛快。想必见证过萧太后身上发生的一切的云翰飞,对于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便选择了让所有人一死了之。 “皇上,臣妾明白了。” “恩,睡吧。”云翰飞轻轻拍了下我的后背。 我背对着云翰飞,许久没听到身后传来匀称的呼吸声。我知道,他也是有心事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云淡风轻,为我担下了一切。 翌日醒来的时候,被子被掖得好好的,心里暖了一下,笑着喊蔓蕊。 “娘娘,皇上待您可好了。怕您早上不用膳,特意吩咐御膳房送来了精致的点心。” “是嘛?”我往外间看去,餐桌上果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 “奴婢伺候娘娘洗漱。”蔓蕊麻利地干起活来,使得我很快吃起了点心。今儿的点心为什么这么好吃?咬了第一口的时候,我就愣住了。这味道好熟悉,貌似不久前吃过,且不止一次。 “蔓蕊,为什么味道变了?” “这是皇上给娘娘的惊喜呢!”蔓蕊笑着说,“皇上很久前便在民间遍寻名厨,不过很多厨子似乎并不愿意入宫。两日前,淮南王府送来了一位厨子,说是先前微服私访,为皇上和娘娘做过膳食的。皇上一听,就知道娘娘会喜欢,便安排其人来了祤坤宫的小厨房。” 什么?!云翰飞和云翰墨……这也太好了吧! “那淮南王府怎么办?” “淮南王称自己习惯周游四方,常年不在府上,一年到头都用不上几次厨子,不如将厨子送入宫,一来使得厨子有了更好的前程,二来也给皇上和娘娘带来了美味。不过皇上说,最重要的是,以后娘娘就不必那么辛苦,每天都要亲自下厨了。” 我心下感激云翰飞的心细,更感激云翰墨的付出。他的确常年周游四方,但也没必要把厨子贡献出来,最佳的解释,是竹影告诉她我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还要坚持做三餐。云翰墨知道了以后,很贴心地将厨子送进来,怕累坏了我。 哎,云翰墨,如果我爱的是你,该有多好?世事难料,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命运无情的捉弄。我叹了口气,继续吃东西。 “蔓蕊,回头把新厨子带来给我瞧瞧吧,本宫想看看,这位身怀绝技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在心底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这个人会不会是和元涵畅一样的存在?否则一个古代人,何以做出如此近似现代人的美味?虽说点心里少了一种韵味,但在这个架空的时代能达到这种程度,已经很神奇了。 饭后,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蔓蕊带人来见我,当来人踏入祤坤宫的外间,我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神态安详的老人家。额,为什么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他给我的感觉,俨然如主厨给我的感觉。 “参加皇后娘娘。”老人家精神奕奕,声音却掩藏不住沧桑。 “快起来。”我亲自去扶他,只觉得老人家瘦的吓人,骨头磕到身上生疼,“本宫不是第一次吃先生做的东西了,总想见见先生。” “娘娘客气了,微臣名唤游天瑞,娘娘称呼一声游厨子便罢,无需如此客套。” 我也是一时没想到该叫他什么,才用老先生做称呼:“游厨子?哈哈,看来你的心态颇好。本宫很是好奇,你何以愿意到宫中当差?” “实不相瞒,微臣本是清闲之人,对宫里的规矩之类不甚喜欢。只因早年在外当厨子,养活一家人。一日遇上了麻烦,有幸遇上淮南王,德蒙相救。淮南王一直不肯告知姓名,微臣后来年事已高,选择归隐,打算找一户简单的人家帮厨。原本微臣不喜权贵,自然不会去淮南王府应职。可就在闲逛那日,没成想遇到了恩公。接着,微臣便在淮南王府住下了。”
“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淮南王在外多年,积了不少德,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帮他。 “此次恩公说希望微臣入宫一段时间,微臣早就察觉出恩公有口难言,抢险一步问了出来。得知之后,微臣便立马来了。” “游厨子,你放心,在本宫这里,你不愿意做的事,没人逼你。既是淮南王府的人,本宫自当善待。” “无妨,淮南王特意关照过,若遇见皇后,必得用心,皇后尤其喜欢红豆酥。实不相瞒,淮南王的红豆酥,当日便是微臣所教。微臣拦着王爷不肯他走,他便说,只消教他做一道点心当作回报,那是他心爱之人最爱的食物。” 说到这里,游厨子略带深意地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一阵不自在,撇过头去。蔓蕊看着游厨子,露出不快的神色。我知道蔓蕊一心护着云翰飞,自然不想让云翰墨分我的心。 “游厨子,多谢你为本宫做的膳食。”我笑着跟游厨子道谢,又转过头对蔓蕊道,“蔓蕊,给游厨子收拾上好的卧房,饮食起居派个专门的人伺候着。” “娘娘不必客气了,游厨子一向自在散漫惯了,喜欢一个人待着。卧房是要的,不过不需太华丽,清净便好。至于伺候的人,就不必了。微臣看娘娘宫里也没什么人,想必娘娘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理应懂得微臣的心思。” “恩,如此也罢。蔓蕊,一切依照游厨子所说的去办吧。”我吩咐下去,看着蔓蕊带游厨子走远。 这游厨子,还真是胆子大,当着所有人的面,就敢帮云翰墨说话,足见对云翰墨的衷心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