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维也纳 (第1/1页)
在习惯圣彼得堡巴黎甚至伦敦“相对宽阔”的街道之后,维也纳如同贫民窟般的窄小街道就无法令亚利满意了。 亚利的马车从圣彼得堡出发,经过维尔纽斯、克拉科夫和布拉迪斯拉瓦,终于在5月中旬到达了奥地利帝国的心脏——维也纳。 亚利的计划是从维也纳经过风景如画的克拉根福在转去萨尔茨堡。在那里,他将会享受维根施泰因山谷的温泉并从那里转去瑞士。只是,这次亚利在维也纳时间稍微长了一些,长达两个月。 他在维也纳与应亚利要求来到当地的伦敦罗斯希尔德银行莱昂内尔-罗斯希尔德进行了会谈,然后莱昂内尔而把他介绍给了当时的奥地利朝臣,他的表亲阿森勒姆-罗斯希尔德。阿森勒姆作为奥地利当时最大银行的老板,希望能够采取官观望和不干预政策以平稳度过这段时期。但这次,无论是法兰克福、巴黎还是伦敦的罗斯希尔德各个派系都决定支持亚利这次行动,让阿森勒姆不得不妥协,转而支持亚利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两个市场对奥地利停贷并进行卖空交易。 亚利在这次行动占股48%,犹太商人们在这里占股52%,在柏林,维也纳,巴黎和法兰克福四个金融市场同时行动,卖空奥地利公债,以求最大的利益。 尽管这些犹太富商们已经从各种渠道得知了消息,但他们仍然不敢在任何一边下重注,这些人控制风险方面是很好的:战场上的事,他们说不清楚。亚利的到来只能给这些人打上一针强心剂,这些人终于不留后路地掏出钱,投入到打击奥地利的行列中。 在亚利抵达维也纳之前的5月9日,普鲁士王国已经开始了他的军事动员以抵御奥地利因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问题而引发的无力威胁。 在他离开圣彼得堡前往维尔纽斯之前给俾斯麦的通信时表示,他将劝亚历山大二世对普鲁士维持友好中立的态度,但相关人员需要一笔适当的开销以用于这次行动。俾斯麦便心领神会地指示普鲁士驻帝俄使馆,给詹姆斯-宾汉姆顿的汇去80万马克的同盟退税以应付这次勒索。 奥地利的贵族在这个时间段并不是很欢迎亚利的访问,这其中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帝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已经几乎公开支持普鲁士对奥地利的削弱;其二是在3月份,奥地利报纸以访问通讯的形式报导了亚利对匈牙利的看法——同情匈牙利人民,并支持匈牙利的独X立,并对他祖父干预匈牙利革命而表示了遗憾,在那篇报道中,亚利说出了“匈牙利是匈牙利人的匈牙利”的句子——挑衅性的语言让奥地利各界对未来的奥地利和帝俄外交关系的担忧。 几天前,普鲁士的军事动员则令这种担忧转化成了惧怕,在报纸发出了亚利来维也纳的通讯之后,奥地利人加强了对帝俄驻奥地利使馆的安全戒备。 亚利毫不顾忌他现在的安全状况:如果奥地利当局不想同时被帝俄-普鲁士-意大利三国围攻的话,最好还是保障他的人身安全。他在3月份做出的评论确实是在亚利前世的匈牙利女友的影响下发自真心说出来的,但发表的时间点也完全是策划好的,为的就是吸引某些奥地利民X族X主X义分子来刺杀他。 在维也纳,亚利过得很逍遥,经常出现在各种歌剧院包厢,音乐会雅座和亲俄人士的舞会中。在另外一方面,他也很小心地避开郊区和乡下的邀请,甚至拒绝了奥地利皇后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在尚布伦为亚利安排的欢迎宴会,为了表达亚利的歉意,他希望能在内城的皇宫与被称为“茜茜公主”的皇后共同就餐。 在与皇后共进晚餐的当晚,亚利向俾斯麦去了一封私信,信中大谈了自己对婚姻的迷惑,然后谈及到自己如何羡慕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娶了巴伐利亚的公主,然后话锋一转,表明期待在萨尔茨堡与帝国首相重逢。 ———————————————————————— 面对咄咄逼人的普鲁士,奥地利保持了最大规模的克制,奥地利在荷尔施泰因的将军——路德维希-加布伦茨在普鲁士的军事压迫下带领奥地利军队撤退至汉诺威,随后这只军队被召回到了波西米亚。
6月10日,俾斯麦在柏林发布了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关于建立一个德意志联邦的改革计划》。他在这封文件里面提出小德意志的口号,这是等于是把奥地利彻底排除出德意志邦联和关税同盟的决议草案。这样的方式是对德意志邦联守护者的奥地利不可接受的,奥地利于是在法兰克福议会要求德意志各邦对俾斯麦践踏邦联宪法的行为作出回应。随后,德意志各邦国开始了军事动员。6月14日,普鲁士向萨克森和汉诺威两个王国和亚利舅的的黑森大公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三国接受普鲁士的改革并授予普鲁士以军事通行权。这无异于让三国丧失主权的提案当然的到了三国拒绝,并进行了总动员,但在普鲁士毛奇集团共计的5万人威胁面前,三国暂时只能静待奥地利的救援。在同一天,作为德意志邦联领导人且经济上已经千疮百孔的奥地利不得不向普鲁士宣战,这场危机对奥地利人说变成了不得不打的战争了。 奥地利弗洛林大跌,奥地利公债也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同时,在布达佩斯,在斯洛凡尼亚,在克拉科夫,各支或多或少受到首相府第三部资助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已经收到了武器装备,准备配合普鲁士冲进维也纳。 令亚利久违了的普奥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 奥地利的外交官们开始不断地拜访在维也纳作客的亚利,希望他返回圣彼得堡去劝说皇帝去惩罚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普鲁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