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近东危机(2) (第1/1页)
奥斯曼对新发生的黑塞戈维亚叛乱很头痛,派过去的帕夏和官兵总被黑塞戈维亚和波斯尼亚的当地民军打败,人员损失不多却丧失了在波斯尼亚的实际控制权;派遣小规模兵力缺乏效果,如果派大军前去讨伐,帝俄肯定会干涉。 于是,奥斯曼苏丹的朝臣们想出了一条自以为是的妙计,他们雇佣了享有盛名的德意志人和瑞士人前去讨伐宗教异端;然后绑架在奥斯曼帝国影响力逐渐增长的德意志帝国去制约帝俄;但这群德意志人收了款,以需要时间准备为由,按兵不动。 这样的损失外加庞大的海陆军开销让奥斯曼的财政已经无法勉力支撑,在1875年,奥斯曼帝国宣布债务违约,无法履行单单是每年利息就达到财政收入一半的两亿英镑外债。 这样的形势十分危急,奥斯曼政府担心事态继续下去,在黑塞戈维亚的内政失败与财政的羸弱很可能会使马其顿、鲁米利亚和保加利亚广大区域在内的整个巴尔干半岛陷入民X战争的海洋,一旦深陷进去,就万劫不复了。 新的格莱德斯通(第二次组阁)内阁的外交延续了格莱德斯通的欧陆孤立主义,不列颠柿油党政府几次三番地要求奥斯曼进行有效改革,但都被奉行绿教的奥斯曼政府拒绝;到了最后,连不列颠政府也把土耳其政府孤立了下来。 不列颠政府孤立奥斯曼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苏伊士运河:埃及酋长国的伊斯麦尔帕夏因为在南部与帝俄和不列颠支持的埃塞俄比亚帝国发生战争,战争以埃塞俄比亚的胜利告终。战争使得埃及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中,为了避免国家破产——最终还是1876年破了产——伊斯麦尔苏丹以三百八十万英镑的价格卖掉了他在苏伊士运河公司35%的股份,新的控股人变成了不列颠不甚了解的人,据一个巴黎的证券经纪人称,新接手的是一个被奥斯曼帝国迫害的亚美尼亚富商成立的公司,如果不列颠继续支持奥斯曼政府,他就不会通过任何的不列颠的提名人选。只要这个亚美尼亚人还没有被查清楚,那么不列颠对土耳其的问题的表态就要慎之又慎。 —————————————————————— 亚利感觉留给帝俄除了近东问题的时间没有太多,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大公国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亚利,有情报显示奥斯曼当局正在北马其顿集结大量兵力,要彻底剥夺这两个大公国的自治地位。 帝俄对这样的威胁迅速地做出了反应,从匈牙利和波希米亚订购了新的武装以支持两国对波黑起义军的支持:在帝俄国内,新的兵役法也获得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授权,效仿法国和德国在帝俄开始施行义务兵役制,有450万年青人都在征兵名册上登记了他们的名字。 在罗斯托夫和诺沃罗西斯克,一艘接着一艘缺乏远洋能力却拥有击沉主力舰的“驱逐舰”与少数从意大利买回来的铁甲主力舰构成了黑海舰队的主力。这些船的炮的威力并不大,但武装了新式蒸汽机和鱼雷的驱逐舰可以对土耳其舰队产生很大的威胁,只要不列颠本土舰队的舰艇无法进入黑海,这只新式海军按照亚利的说法就是“无敌的”。 帝俄内政总理,亚利的叔父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对亚利的造舰计划提出了质疑:这样火力不足,防护性和续航性都很差的近海战斗舰能否承担起帝俄黑海舰队的能力,是否能对土军的战列舰产生威胁。而且怀特黑德的作品还未经过战争的检验,按照某些反对这个计划的海军军官的说法,这样的造舰计划是“拿海军官兵的生命为一项错误的政府投资埋单”;康斯坦丁的质疑代表了帝俄海军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有反对的,当然也有支持的:亚利得到了很多都是帝俄低级军官支持,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帝俄海军的支柱人物,比如斯蒂芬-马卡洛夫。 亚利在黑塞戈维亚起X义发生之后,派遣了波罗的海的一些舰艇去黑海,在与土耳其冲突的前夜,帝俄建立了一支拥有11艘主力战舰/准主力战舰在内的62艘各式舰艇组成的黑海舰队。
奥斯曼与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战争迫在眉睫,如果奥斯曼与土耳其发生战争,离第十一次俄土战争就不会远了,但帝俄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战前准备去应对即将到来的解放被奥斯曼帝国占据400年的君士坦丁堡的战争。 ———————————————————————————— 大局虽然已经铺垫好,但还有很多细节要做,亚利在这场战争唯一担心的就是来自德国的干涉: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在斯洛伐克问题的对立能够使得亚利可以不在乎来自匈牙利的抗议,但他必须考虑德国的意见。 在1875年,刚为人父的亚利是往柏林最勤快的斯拉夫人——他与俾斯麦重新交换了对巴尔干问题的看法,俾斯麦原本反对帝俄在巴尔干扩张,但亚利保证帝俄将只会控制包括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屈达尔在内的土耳其海峡,把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彻底赶出欧洲就好,对除了邻国在内的巴尔干事务没有多少兴趣。作为补偿,因普法战争失去西班牙王位的霍亨索伦-希格玛林根亲王将会成为保加利亚王国的国王,但作为帝俄控制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不允许德国军事顾问进入保加利亚,而帝俄势力将退出将获得整个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亚的塞尔维亚。这回换成俾斯麦要求立下书面与德国的协定,亚利接受了。 同样在1875年,在帝俄的怂恿下,塞尔维亚与黑山两个奥斯曼帝国自治的大公国决定向土耳其帝国宣战,把在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亚的同胞解救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