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马尔马拉 (第1/1页)
总体说来,亚利的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帝俄对远东的直接占有,而且必须获得不列颠承认。如果帝俄需要最终放弃君士坦丁,必须要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偿。 帝俄海上的贸易路线主要是从新大陆或者英法进口机械设备,对外——尤其是意大利王国——出口石油;除了这两大宗进出口之外,帝俄并不缺乏各类工业原料。不过,帝俄的一些矿藏的开采成本较大,需要借用原料贸易作为补充。如果在和平时期,机械设备进口即便在贸易畅通的前提条件下也很困难,而原油出口可以通过管道等替代方式进行。至于波罗的海,漫长的冰封期就决定了并不适合作为贸易港。 至于远东的阿瑟港和釜山港已经处于帝俄的控制之下,显然很难提出什么“补偿”;只有帝俄觊觎的南北满才是亚利的主要目标。 在亚利掌握的知识中,南北满地区绝对是东方帝国在接下来100年中工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里富有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以及各类其他资源——后世排名前十的油田这里就占了三个——如果帝俄能够占据这里,能够彻底稳定自己的东部边界。可以不再担心孱弱的东方和霓虹两大帝国对帝俄东部边境的威胁。帝俄可以应对来自于欧洲的进攻,然而对她远东的防御,亚利并不那么太放心。 那达达尼尔换取不列颠的认同,对不列颠也有很好的效果,不列颠可以从此不再担心帝俄对她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产生威胁。不过,帝俄出让达达尼尔基地给不列颠和承认希腊队君士坦丁堡的控制一定要发生在东方帝国承认帝俄对远东的控制为前提,其他的包括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帝俄势力范围,都可以谈。 不列颠内阁对帝俄接受谈判的要求喜出望外,他们没有想到帝俄真的会同意不列颠要求谈判的请求。不过,内阁对此十分小心,既然帝俄同意谈判,所图谋的条件也肯定会很大。 等他们真的开始跟帝俄方面接触之后,他们对俄皇的计划瞠目结舌:亚利首先提出的要求是一个全面的俄英联盟,共同处理欧洲、地中海以及远东的秩序。不列颠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多,只要同意帝俄和朝盛吞并南北满并答应保持维持东方帝国核心省份的完整就好。帝俄也同意不在东土鸡斯坦和阿富汗寻求扩大势力范围维护缓冲区的地位,会彻底的放弃兴都库什山南部的势力范围,不再支持普什图人,建立新的缓冲区;然而相应地,不列颠将和帝俄一道保持普什图汗国的自主。 不列颠在这期间甚至不需要做任何事,甚至都不需要表态支持帝俄吞并,但是一旦帝俄程序上进行吞并,必须承认并最大可能地劝阻新大陆的奉行孤立政策的米利坚的干预。 所有人都知道俄英联盟的可行性不大。不过其他的代价都可以谈,联盟协议被驳回了之后,合谈仅仅剩下了用达达尼尔的军事基地和君士坦丁堡的治权换取不列颠对帝俄吞并南北满的不干涉。于是,不列颠的内阁需要表决要不要承认帝俄吞并南北满来获得帝俄对苏伊士运河的正常通行的保障。 不列颠内阁考虑了并接受了帝俄的要求,这倒不是因为不列颠同意帝俄在远东扩张;最本质的原因是,萨利斯伯里侯爵在担任“东方铁路公司“董事长期间的产生的公司亏损,是由亚利在伦敦的经纪人以“献金”的形式支付的,然而正因为这钱是一个“有钱的旅居不列颠的亚美尼亚人”出的,会导致托利党不被信任而下台。在某种默契下,既然不列颠能够实质上获得限制帝俄的马尔马拉并能在中亚问题和帝俄形成妥协,不妨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这样做既可以让民众接受,又避免了王室在这个问题上下不来台,同时也更不会让希腊就此疏离不列颠。 在后来几日的会谈中,萨利斯伯里侯爵劝服了内阁的其他成员,协议很快就得到了内阁的认可和批准。
————————————————————————————————————— 因拳民运动而进行的不义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 亚利在作出吞并南北满的决定之后才得到一份关于拳民和使馆区冲突的完整报告——那个时候使馆区的封锁已经解除——拳民在6月初包围了使馆区,包括帝俄在内的驻津武装力量开始谋求对使馆区增兵以保护其安全。然而,这一行动遭到了东方帝国方面的阻拦。帝俄海军中将指挥官雅科夫-希尔德布兰在被拒绝之后下令开火。随后,大沽炮台被攻陷。 大沽炮台被联军攻击的事实在第二天传到了包围使馆区的拳民耳中,这才展开对使馆区的围攻,所以如果说帝俄在使馆区被围困中扮演了一个蛮横的角色。亚利这么安慰自己:既然派往支援西摩尔先遣队已经与东方帝国的军队和拳民交火,那么帝俄攻占大沽炮台已经是必然,帝俄完全可以把自己从中完全摘出去,并尽力享受胜利果实。 所以当东方帝国的‘合肥’李大人开始与其他列强展开和谈之后,帝俄的干预使得并未把南北满问题列入谈判日程中,帝俄甚至加快了驱赶南北满原居民的脚步。不愿意接受帝俄护照的居民都被由亚利组织的芬兰雇佣军“护送”到了帝俄在山海关内组成的难民营中。亚利并不直接强制迁徙居民,而是给他们一个选择,然而另外一种选择却是再接受帝俄护照之后被安排去俄属土鸡斯坦当棉农或者直接被送到下伏尔加工业区:显然,能接受帝俄提出条件的人并不多。 于是,当东方帝国付出了她历史上最大一笔赔款之后,南北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帝俄还在向远东增派了2万人的兵力,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