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 (第2/2页)
若果如此,当真是天大的事。敢问城主,如何知晓?消息可真?” 见几人都被当场震慑,郅平心中竟有些得意。他摆出些从容的模样,沉着声道:“消息乃是丁太守,亲笔书信告知,怎么不真。” 郅平不断送上银钱财帛,更且刻意结交奉承,年把功夫,不要说陇西太守丁绰,便是长安的官员中,也真有三五名京官,折节下交,将他引为心腹,比一般的同僚关系要亲近的多。 他说着话,便冲堂前老卒突贵点了点头,突贵便上前取了桌案上的一张薄纸,躬身依次来到潘武都、高岳、韩雍三人面前,把那薄纸给三人过目。 高岳接纸,凝目细看。内容言道,十日前,汉国中山王刘曜,遣降将赵染,率五千精骑突然奔袭长安,受诏抵御的晋将麴允屡战皆败,敌军豕突狼奔,竟一度攻进长安外城。 皇帝慌忙避往内城射雁楼。城内晋军拼死反击,匈奴汉军乃被击退,从容遁去。然则敌军已然焚毁成片民舍兵营,杀千余人,长安城内满目疮痍,朝野上下惊恐万分。 看完了信,几人一时沉默下来,各怀心思,沉默不语。高岳冷静思索,长安被袭,说明历史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在有条不紊的前行,至少目前来看,并未因他的无端到来而发生什么改变。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像他所了解的那样,刘曜不久又将来袭,在敌军接二连三的如潮攻势下,晋廷迅速走向覆亡,关中之地愈发动荡起来。
晋愍帝虽然是无材无勇的平庸之君,但他生性宽厚,且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挑重担,延续国祚,各路诸侯,或真或假都还俯首甘做臣子,从而使关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稳。 长安若失陷,意味着晋王朝的最后一点向心力也被剿除,西北、关中乃至全天下,都将陷入愈加疯狂的攻斗之中。 灭国之战业已掀起,那么能不能乱中求变,最好能一举先控制首阳县,届时,大佬们已打得不可开交,谁会来管到他头上?还有关键一点绕不过去,若真的占据了县城,那么面对匈奴大军,是战还是走呢? 战是十之八九要战。高岳的心中,忠君亲父、守护河山的思想,还是很受岳飞的影响。别的不说,最基本的气节问题,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在异族汹汹铁蹄下,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已到危急关头,高岳是本能的选择誓死抵抗,而不愿避走,更遑论妥协投降。 但抗击胡虏,也要讲究策略。岳飞当年,也是要先训练士卒,提高部队战力后,才能无后顾之忧的放手杀敌。下一步怎么走,是先自立观望,还是急速勤王,务必要拿捏稳当,计划周详,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高岳思维如脱缰野马,迅疾奔腾。心中算计,面上却不动神色。 韩雍坐在他身边,心中波涛翻涌。先是震惊于高岳当日把酒夜谈时的预言,简直神准。不由得对高岳更是敬服。 此外,长安被袭,几乎破城,说明朝廷的防御力量已经衰弱到极点。是不是高岳所说的已到了灭国之战?若是,那么,下一步,该有什么样的举动?怎么样才能取得首阳县的掌控权? 韩雍胡思乱想,一时不得要领,有些焦急,不自觉的望向高岳。 韩雍只觉得高岳平日相处时,大部分时间都爽朗洒脱,谦和正直,自有一股子亲和力。但有时候,却会隐隐地散发一种狠厉甚至是阴冷的气场,让他心有所悸。 郅平哪里晓得高岳此刻竟然在想这些。他看看底下三人都不做声,有些急道:“我召你们来,不光只是为了告知这桩大事。” “方才太守大人书信上,你们也看到了。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朝廷发出勤王令,召集举国上下、大小州郡集结兵力,同去长安,抵御刘曜;另一边,刘曜以大汉中山王名义,传檄关中,道此行只是要消灭昏庸的司马氏,要求大小州郡,见檄而降,固城静待王师。” “本来上面神仙打架,咱们这些凡人小心躲避就是。可现在,两边都下了令,都要咱们站队。那不是左就是右,倒叫人真正为难之极。太守大人问计于我,我便问计于你们,诸位,可有良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