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_第五章 公元307年 竹书纪年 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公元307年 竹书纪年 18 (第1/1页)

    如佳再重提前面的话题:“道德的重建,应从重建爱心入手。正好我们今天遇到了六位孤寡的老人,我们应该把他们接到城中安置,以展现政府对民众的爱心,民众才会对我们产生仁爱之心。”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闪亮的开场。”如佳继续说下去:“使人们产生仁爱之心,最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大力鼓励‘见义勇为’的人。”

    “你的爱心可以转化成利益。当人们一步步看到相互帮助比相互冷漠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时,社会的仁爱就自然会建立起来。”

    对于大力奖励“见义勇为”的建议,是如佳在穿越前写好的一篇文章,可惜却不能发表了。其核心就是大大奖励“见义勇为”,使社会重建仁爱。比如从乡到县、到市、到省,甚至到..,都建立起每年大奖“见义勇为”的制度。

    拿一个城市来做例子,每年大奖十名,使他们得利、得名,甚至“得权”。这十个人还可以直进当届的市人大。如佳想人们一定喜闻乐见。由于市人大五年一届,长期以往,每年市人代会都有五十个这样的委员,这就是“得权”的一个表象。这样,一级级的宣传、奖励,使社会重建爱心,只需三年就能有成效。

    当然,如佳给两千年前的人说这些是没用的。但是可以以此变通,使见义勇为者得利、得名、得权。

    如佳说:“我们可以用从胡人那里换来的牛羊和铁制农具来作物质奖励,再使其美名传四方。这样,不管是他以后做生意还是工作,都受人信任。最后,在举孝廉、选秀才中,给予适当照顾。而在九品中正制的定品中,也给予照顾。岂不是‘得权’的表现。”

    如佳说完,刘琨对她说:“使好人得利、得名,甚至得官,我还能做到。可是在士族的品级上给予照顾,我却做不到。这是大中正说了才算的事。”

    魏晋品级的大中正、中正一般是朝廷指定的当地名士来担当。

    “朝廷没有指定大中正,我们可以先在晋阳指定一个小中正。”如佳说:“并州大中正一般出自太原王氏,可是太原王氏要么在洛阳,要么投奔幽州王浚。现在城中最重的士族就是温氏了,我们可以指定温峤来作晋阳城的小中正。”

    “我才整二十岁啊,中正还要自出题目考士品,我怎么能行?再说,姨母推行教化,只需姨丈一纸命令发下去,不就行了吗?何必如此琐碎?”温峤说。

    如佳生气得瞪了他一眼:“人民大众在一种道德理论的指导下,与现实生活中是否得到更普遍的个人利益,是这个道德理论能否普及的前提条件。道德理论被接受的基础,是由普遍的个人利益所决定的。”

    这个观点很难被理解。这是如佳作为新儒家提出的划时代的儒学观点。将个体利益溶进规范道德。

    简单地说,就像现代人们大多“温文尔雅”,不管你是工人也好,是商人也好,是官员也罢,人们大多是温文尔雅的。没见过几个人是见人就吹胡子瞪眼的。所以“温文尔雅”的道德被认可,是因为这样做使自己受到益处。

    如佳又说:“我们今天说的道德主体是儒学道德,为什么圣人孔孟都出在春秋战国?而这一时期儒学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而汉朝,没了圣人,却做到了‘独尊儒术’呢?”

    如佳自问自答:“当然首先的因素是儒学自身的改革。孔孟的政治核心是维护西周的联邦制度。而荀子在仁义礼的基础上加入‘法’这一概念。其王霸学说,使儒学转而成为中央集权的拥护者。荀子这一改革使儒学产生方向性的革命。”

    但更重要的是,在春秋战国儒学不能普及是因为,他不能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益处。而在汉朝,儒学却给各阶层的人带来普遍的利益!

    儒学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春期战国,儒家提出仁、义、礼。这个义一开始就不被统治阶级所接收。

    看到这个“礼”,更是让统治者如芒在背,恨之入骨。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最主要矛盾是侵略于反侵略。统治阶级自己的自律暂时属于次要矛盾,你让国王贵族们去守礼,他们就会把你轰出来。宋襄公持‘仁义’,被天下笑。

    而到了汉朝,国家形成了大统一,出现了七王之乱,从汉武帝的爷爷到他爸爸,一直到汉武帝初期,王国受到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于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内部的自律,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最主要矛盾。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和富贵,也必须接受这个他们最痛恨的“礼”字。在汉武帝之前,已经有了很多重要人物支持儒学。

    仁爱、正义的思想也使大地主阶层成功转型。

    西汉是士族阶级产生的年代,战国土地可以私人耕种,使大地主阶级开始萌芽。到西汉鼎盛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大地主阶级开始产生。没有文化,又突然变富,他们的道德水平可想而知。不管是司马迁《游侠列传》中的西汉部分大侠,还是《汉书游侠列传》中的大侠,他们记录的全是新兴大地主。西汉所谓的侠已经不是春秋战国中的刺客,而是为祸乡里的恶棍。从汉武帝“徙云陵”开始,他们成为政府的压制方向。

    在“举孝廉”、“选秀才”中他们也被刻意压制,当然任何政策都不是一刀切的,这其中也出现和政府配合,像黄霸的“豪杰役使”。压制大地主的政策一直延续到王莽时期。(这段历史我在《士族的产生和发展及影响》中有细致论说)

    而东汉不再压制大地主,改为教化。(随之大地主的壮大,也压制不下去了)大地主在接受教化之后,马上产生巨大的能量,利益立显。大地主子弟有钱,可以装作“好善乐施”,这在“举孝廉”中占据巨大优势。穷人,你说你好,你接济穷人了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