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处心积虑收贤徒,悄无声息退胡兵(6) (第1/2页)
书院的教书先生是个浅须的老先生,回身之际看到黄裳急匆匆奔进教室,板起脸道:“君子行而如风,坐而如钟,注意仪容。”士子们见状都窃窃发笑。 老师随即喝斥:“读书当心无旁骛,泰山崩于前尚能泰然。怎可受他人言谈举止影响自乱心神。”一些士子闻言立马回身端坐,也有几个调皮的兀自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先生却也不再严厉制止。 黄裳起身恭敬作了一揖:“先生教训的是,学生错了。”教书先生姓周,一板一眼却也不算迂腐,黄裳虽时常捣乱,他却总能泰然处之,因此顽皮如黄裳,心底却还是十分敬佩他的,至少不会讨厌。 周先生点了点头:“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黄裳,你从不迟到。今天破例,是否有什么特别之事啊?”言语中对于黄裳的晚到并不十分生气。 黄裳刚想开口,却听一阵清脆的声音说道:“老师,我知道。” “哦。” “老师,子允他们家出事了。尚武和田文家也出事了。” 几个士子纷纷说道。 老师叹了口气:“世事无常,生离死别,天灾人祸。这些我们不愿看到的,此后在你们的一生当中都会慢慢去经历。伤心是自然难免,但要尽快走出来,你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 黄裳看着老师点了点头。 此后老师讲了什么,黄裳却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老师见他坐的倒是极为端正,可惜早就神游不知何处了,倒也不去计较。下学之后,老师正待离去,却见黄裳仍端跪桌前一动不动,心道:这孩子该不会是因同窗好友突遭变故,受不了打击吓坏了吧! “黄裳,你怎么还不回家?在这里兀自发愣。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黄裳忽道:“老师,您算是儒家饱学之士了?” 老师一怔:“什么儒家饱学之士?”心道,如今早就不分什么儒家道家法家之说了。自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便只有一家之说,真正的儒家也不复存在,何来再分什么儒家。这小小少年怎会有此一问! 却听黄裳道:“先生时常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又说我们要不满现状求学问道,学海无涯,怎么说好呢,” “可是眼前若有一件事,本来是极好的,我也愿意去做的,可是父母兄弟却不答应,那我该当如何?” 先生奇道:“那是什么事?” 黄裳道:“恕学生暂时不能告知老师,总之是极为重要的。” 先生却也不再多问:“果真非常重要,你又十分渴求,可与父母兄弟商议,问他们不同意的原因,然后向其说明你的初衷,或许可以达到折中的结果。” 黄裳点头道:“先生是说折中,可惜此事无中可折,”似在自言自语。 “先生多谢了,我先告辞了。”先生看着黄裳的背影颇为好奇的摇了摇头,心道:少年心性,果真难以捉摸。 却见黄裳忽又回身问道,“老师,你说我们这些士子将来是否只有入朝为官一条路可走。” 周先生一愣,随即坦然,“士子报效朝廷,理所当然。却也未必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黄裳点了点头,拜别老师转身离去回到家中,放下书卷便直接去了哥哥的胡饼摊。胡饼的生意也是寥寥无几,黄裳找了个机会试探道:“大哥,我知道你是很喜欢上学念书的。你原本很是聪明。” “怎么想到说这个了,大哥并不后悔。” “不,老师还时常向我说起大哥,说大哥若能安心修学,至少也是一方饱学之士。” 黄衣心中的确遗憾,面上却无黯然之色,赫赫笑道,“今日怎么了,尽说些恭维大哥的话,是不是有事相求啊。” “没有,我只是觉得,大哥这样的人才,一辈子卖胡饼,可惜了。” 黄衣摇头:“我倒觉得未必!谁说卖胡饼便是大材小用了?你可不要看不起这胡饼,据我所知,在我们大汉许多地方还不曾有这东西呢。” “哦?胡饼果真是从胡地传过来的么?” “那当然!其实就连边塞的十几个郡,知道此饼的也是寥寥无几。所谓大隐隐于市,你懂不懂?” 黄裳想不到哥哥的境界倒是颇高,“那这样的话,如果我也学哥哥一样放弃士子之路,改学其他,大哥也觉得理所当然了。” “你要改学其他?”黄衣明显有些吃惊。 黄裳笑道:“我只是打个比方。” “那你想学什么?” “不好说,士农工商,还有医,除了士子之徒,可选择的多着呢。”见大哥不语,黄裳便不再说下去。他知道大哥虽然表面说无所谓,实则极为看重士子之徒,若是告诉大哥他想放弃此道,改学其他,而且是看似毫无用处,动不动还打打杀杀的武学一道,不用问,大哥是断然不会同意的。大哥不同意,阿娘就更不用说了,只消一点,阿娘要是知道黄裳所求之道需要面对性命攸关的危险,无论如何也是没得商量。黄裳想到这些,颇为沮丧。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可以说服母亲和兄弟的办法,又不敢去见玄成子。 但总归是要使一试的,远远的,黄裳看见杨峰正在街上走动,灵机一动已有计较。 “哟!士子黄裳!你的同窗尚武和子允已经醒了,被他们的亲戚领走了。”杨峰正带刀在镇内巡视,突见黄裳过来行礼,也回了抱拳一礼,这个黄裳他早有印象,平日虽然顽皮却颇具江湖豪侠气象,他心里还比较喜欢。 “我找您不是为这。” “那你找我何来啊?” 黄裳垫起脚附在杨耳边一阵低语,杨俯下身只听得好奇,听完后点头笑道:“你是要我做你的说客。”黄裳狡黠一笑,奔回哥哥胡饼摊,一路还不断回头示意。 当晚饭后,杨峰果然守信来到黄家,先是一阵寒暄,黄母和黄衣以为杨大人是为骨笛门害人之事而来,只听杨一路说到当晚情形,还提到了黄裳,特别说起黄裳机警异常,帮助自己破了这一奇案,又说黄裳应当转学武道,不该流于普通士子一道,黄裳只在旁边静静听着三人的谈论并不如往常般议论插话。 送走杨峰之后,阿娘颇为惊讶:“怎么杨大人说,那晚你也在场?” 黄裳:“是啊,明日再说。我先去睡了,免得又晚起了。”黄裳说完不顾黄母和黄衣的好奇径自回到房中睡下。 次日清晨,黄裳径自吃完早饭便到书院,饭间也不多话,似乎忘记了前日的承诺。黄母和黄衣虽然好奇,眼见黄裳着急的样子也不好多问。直到晚上回到家中,经过母亲和哥哥的多次询问,黄裳才将当晚的情形一一说来,只是说到众人打斗的细节都略去不说,也不如实际说的凶险。黄母和黄衣听完后半晌不语。 “你说那位老先生是鬼谷山的高人?” “是啊!大哥,你也知道鬼谷门么?” “自然是听说过,民间有许多关于鬼谷子收徒和教导徒弟的故事流传,我也是道听途说。” “那鬼谷子,大哥也是很是敬佩了。” “恩,我想他确实是一位值得敬佩的饱学大家。” “那你说鬼谷门这些弟子比儒家弟子哪个厉害些?” “这就难说了。看做什么用吧。若是游说,兵法,或许鬼谷的弟子应该占上风,若是治国方针,礼仪教化,恐还是儒家学说更有优势。” “照大哥这么说,鬼谷门便只能有善辩之士辈出,没有其他大材了。不过说到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