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裳行_边塞烽烟起战端,将军飞度玉门关(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边塞烽烟起战端,将军飞度玉门关(10) (第1/2页)

    四人落座,黄裳向三人说明来意,惠英道:“我们前日来洛阳的途中还见过玄成子前辈。原本打算结伴而行,但临时有事便先行离开,玄老前辈还是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

    黄裳知道师伯不是真的悠哉,只是借机四处寻找可造之材而已,所以才不急赶路,此间却不说,只道:“诸位来此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事要办?”

    宗布道:“不瞒黄裳师弟,我等来此,确有紧要事情办。”

    黄裳噢的一声顺着宗布的目光看向惠英,惠英道:“最近汉匈之间打了一场大仗,想必黄裳师弟已有听闻。”

    黄裳笑说自己岂有听闻更是感同身受,见三人疑惑便将五原郡和云中郡参战匈奴的情形大致讲了一遍,只略去母兄惨死一事,也未对自己想出破敌妙计的事情渲染,只说是廉范太守与大家一同想出的退敌之计。

    三人听完才知当中情由,都说一到神都聚便听到廉范的事迹了。

    黄裳奇道:“神都聚还能知道这些军政大事?”

    宗布一笑,眉头上显出几道浅浅皱痕,不觉不妥,反倒衬得皮肤更为光洁,道:“黄裳师弟只怕有所不知,神都聚不仅是全国宾客云集的场所,更是各界消息交换之所在。你看到楼下长柜最角落的柜台了吗?”

    黄裳顺着宗布所指果然看到适才寻人的长柜最靠墙处有一写有“探听”二字标示的柜台:“这是?”

    宗布道:“这里可以买卖消息,每样消息都有各自的价格。”

    黄裳闻所未闻:“消息还能平地起价?”他突然想到鬼谷书洞中确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消息曾被商人倒卖,不想大汉也有此买卖:“廉范太守击败匈奴,人尽皆知,这样的消息也有人卖?”

    惠英接口道:“这样的消息自然不用买卖,只需要到楼下说书的地方坐一坐或是到楼上任意一层的走廊慢慢走上一圈就能听到极为详尽的细节了。”

    黄裳随即明了:“战争结束不几****便快马加鞭赶回洛阳,不想消息到比人快的多,都改成说书了。”

    田洛道:“传递军情的红箭骑士顺着官道几天几夜就能赶到京都,自然快的多。再说好些年没跟匈奴打过这样的大仗了,洛阳人知道还不早就炸开了锅,自然传的更快了。”

    黄裳轻点了点头,心想自己确实慢了些:“诸位此来与这件事有关?”

    黄裳一打岔刚说了一半的惠英道:“其实这次与匈奴的胜利并不是指云中郡,而是尹吾。”

    “这次汉军出动了四路人马,分攻北匈奴,真正取胜斩敌无数的实际只有窦固出击尹吾的一路。”

    “窦固手下有一名叫班超的假司马在浦类海大败匈奴,引起了匈奴人的注意。我们得到消息,朝廷近期会派班超出使西域,匈奴或会派杀手沿途设下埋伏劫杀班超。”

    黄裳心想也是,我们打的那仗看似胜利但代价颇高,廉范又没请外援,说话的人少不说免不了有人甚至眼红。上表朝廷的时候估计又多不愿自夸,只顾陈述事实,既然你不跟我们一起分享功绩,这种胜败都可算的战果定论,最多来个不赢不输,不奖不惩,已算待你不薄的了。

    “原来如此!”突然记起屯留县偶遇的接头人说得似乎就是这个叫班超的人,于是将当日无意听到的一幕向三人细说。

    惠英和宗布听完后点头相视一眼道:“果然是他们。”

    “慧英师姐,宗布师兄知道这些人?”

    宗布道:“如果没猜错,这些人隶属一个叫做秦门的组织。”

    “秦门?”黄裳记起云中郡兵马长史卫辽也有提到,“他们是些什么人?”

    惠英道:“我们也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已经十分肯定,这些人是受控于匈奴,专门对付汉军这边的武林中人。”

    宗布道:“据说也只近些年突起的,匈奴那边的一个组织,专门挑选失去亲人的孤儿,从小便开始训练。”

    “为何要叫秦门?难道与前朝有关?”田洛所问也正是此时黄裳所想。

    惠英道:“是否有关还是假借不得而知,不过这个组织确实跟秦时大将蒙恬和长子扶苏有关。”

    黄裳也记得这帮人接头时确有提到此二人的姓名,五原郡外的歌声当中也有提到扶苏二字,田洛道:“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死几百年了,难道没死,他们的儿子?还是他们的旧部延续?”

    三人均觉田洛想得太过天马,田洛又问,“他们说什么东路军,南路军,难道当真有军队?”

    黄裳道:“这个倒未必,不过他们交战倒确实如军队行军打仗一般。”于是将五原郡外长城脚下力战八大黑衣人的经过大致讲了讲。

    惠英听完道:“黄裳师弟都险些不敌,看来这帮人当真不容小觑。我等来此就是为了阻止秦门对班超的劫杀,不知黄裳师弟可愿助墨家一臂之力。”

    黄裳微微一笑,抱拳道:“裳义不容辞。”

    此时饭菜陆续上全,四人边聊边吃,直聊到晌午过后,又下去转了一圈,听书观棋。

    黄裳听那说书人正在绘声绘色评讲云中郡击杀匈奴人的细节,便驻足倾听还说到了廉范的过往:“诸位可知这廉范是何等人?”人群中一人答道:“乃是廉颇的后人!”说书先生赞道:“不错,此公正是赵国名将廉颇之后。祖父廉丹曾在王莽时任大司马庸部牧,曾祖父廉褒在前汉任过右将军。”

    人群中有人问道:“此人有何特别之处啊?”说书先生指着问话之人道:“问得好!这廉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一上任就以少对多,击败匈奴呢?我们从两件事情可看出此人性情品德。其一,这廉范的父亲廉丹当年客死蜀汉之地,廉范失去父亲庇护,又逢战乱流离失所到了西州,直到西州平定,才回到故乡,那个时候不到十五岁。但他执意要到西州迎回葬于此地的父亲灵柩,谁也劝不了。于是告别母亲,孤身一人去了西州。巧的是此时的蜀郡太守张穆正好是廉丹当年的老部下,见廉范孝心可嘉,又年幼可怜,于是叫人送了许多财物接济廉范。你们猜怎么着,这廉范人小志气倒是极高,分文未取,和宋通的门客硬是徒步将父亲灵柩背回葭萌。”

    说书先生讲到这里停下来喝茶,人群中开始有人叫好鼓掌:“忠勇可嘉!”有人却道:“给钱不要,就是傻子,有何好的?”说书先生抿了一嘴茶笑道:“所以说这位公子便只能坐到此听书看戏,别人就能胜任一郡太守,克敌匈奴。”人群中其他人也附和说书先生:“就是!就是!”那人也不见怪,呵呵一笑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你们都羡慕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之人,在下却说及时行乐,逍遥快活,甘做平庸,才是正道。”

    黄裳心想此人所说虽不能完全认同,却也有一番洒脱性情值得敬佩。

    众人一阵不啻,说书先生一笑而过,继续道:“谁知廉范一行刚到葭萌,正要坐船往杜陵赶,船行到中央只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