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绮梦江山_第七十四章:各方胶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各方胶着 (第2/2页)

本将知道,若依先生之见,当是固城而守,备粮征兵,与朝廷和文玄德分庭抗礼,稳定民心,缓图天下。但……岳王性急,一心想着直捣黄龙。先生大才,难有施展,恐只能待天下大定,先生方能一展身手。”

    顾子青看着她,一个女子能有如此见识,实属不易。屈居于岳王麾下,迟早毁了她。岳王穷兵黩武,刚愎自用,迟早会一败涂地。只是眼下,风头正盛,顾子青也不必多说什么。笑道:“将军谬赞,在下愧不敢当。”

    阮红云喝了两杯,粉面飘红,一双眼中秋波流转,看定了顾子青,说道:“这帐中只你我二人,先生照实答我一句,岳王,可得天下否?”

    顾子青笑意一凝,放下酒杯道:“将军醉了。”

    阮红云笑道:“先生是怕我洞悉你之本意,与你不利吧?”

    顾子青一笑,说道:“子青诚心投奔岳王,又为义军夺下常州。将军如此见疑,未免寒了子青之心。”

    阮红云敛了笑意,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放下酒怀说道:“本将没有疑先生。只是心里在考量。我军与朝廷对抗,文玄德独占东境。一不称王,二不用兵,坐收渔人之利。将来无论谁胜,都无法与文玄德再次抗衡。我问先生岳王可得天下否,意在劝谏岳王,不要小看了文玄德。先生初来时,曾向岳王谏言,暂缓用兵,令朝廷将视线转向东境。岳王当时未置可否,先生便也就此不提此事。是先生做事欠妥,却又来怨本将生疑,岂不可笑?”

    顾子青辨道:“将军好没道理。子青初投岳王,一无名望,二无战功。劝谏不从,何敢多逞口舌?既然将军也知其中利害,以将军之身份名望,当可向岳王谏言。”

    阮红云一笑,知道自己说不过他,举杯道:“本将久不饮酒,倒是减了酒量,怕是有些醉了。今日为先生庆功,不该于此时谈军务,先生请酒。”

    陈柯带着十名死士,晓行夜宿,绕开府城,不日来在林关之下。魏昆接报,说有十一名江湖人士要出关,心中觉得奇怪,到关口扶墙下望,见是陈柯,心知主公必有要事,当下说道:“一群江湖小贼,怕是得罪了什么人,要逃去中原。放他们过去吧。”

    兵士愣了一下,试探道:“就这样放他们过去?”

    魏昆一瞪眼:“废话!自然是要些买路银,这还用说吗?”

    兵士连忙陪笑:“小的愚钝,将军息怒,小的这就去办。”

    兵士跑了下去,魏昆暗暗自责,方才一见是陈柯,便忘了关上的规矩,差点儿露了马脚。须得用主公给的百名亲兵来守关,免得再出这样的纰漏。

    兵士指着陈柯说道:“想出关也行,拿孝敬来!”

    陈柯向旁边的死士使了个眼色,死士丢过去一包钱。支银子时陈柯便长了个心眼。三千两现银,分成一千五百两足锭,一千两碎银,合五百两的铜钱。丢过去的包里,有足锭银,有碎银,还有铜钱,合计不到二百两。

    兵士掂了掂,又打开看了一眼,见有碎银还有铜钱,笑了一下,以为这些人急着逃命,把家底都送了出来。于是挥了挥手,说道:“放他们走。”

    出了林关,陈柯再次快马加鞭。这一关好过,中原的雁南关却不一定好过了。但无论如何,也要进到中原,所以要把在雁南关可能会耽搁的时间,在路上抢回来。

    陈柯出关不一日,林关之下又来了一拨人,六个。当先一人递上一张关凭,竟是兵部出的通关文印。守关兵士不敢怠慢,即刻放六人出关,随后报知魏昆。

    魏昆愕然,此时兵部怎么会出关凭?若出关凭,为何不顺带捎信来?难道还有什么事,比东境传驿被阻还急吗?

    魏昆屋里屋外都是文帅给他的兵,退了报信者之后,魏昆招手唤近一名兵士,低声说道:“带几个人,以打野味为名,速将兵部派人去往中原之事,回报主公。”

    “是。”兵士抱拳退去,到外面高声招呼:“将军要吃野味,你们,你、你、还有你们几个,跟我来。”

    文帅坐在床边,抱着孩子,轻拍着锦杏,脸上笑意满满。锦杏笑道:“相公为何拍妾?妾又不是孩子。”

    “你辛苦了嘛。”文帅温言软语。

    外面有人喊道:“主公,有报!”

    文帅一愣,有报?哪来的报?为什么不说?难道是林关有报?忙把孩子放在锦杏怀里,起身往外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