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军备 (第1/2页)
皇帝看着长平王,实则战与不战,皇帝心中还在权衡。如若战,当初又何苦封王赐地,弄得朝廷颜面尽失?如若不战,又如何防范文玄德与岳王联合?而且自己千秋之后,谁还能威摄文玄德? 皇帝说出自己的意向,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听到长平王不同的看法。然而这一次,皇帝失望了。 皇帝隐隐发觉,文玄德此次进京,似乎在暗处改变了很多情势。皇帝说道:“祈平,你似乎越发地谨慎了。在朕面前,也不敢直抒胸臆吗?” “儿臣没有。”长平王答道:“当初封王赐地,无非是因叛军势大。而现如今,叛军盘踞在西南,粮草无靠,兵源耗竭。只要固守青川、町州、同口,叛军便不得近京都半步。实则已然不必征讨,假以时日,其军自亡。而文玄德现下分兵驻守封地,兵力分散,若此时出兵突袭岳同,必会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夺下岳同之后,贺州与济安集军攻打东境,青川与垄右集军剿灭顾子青所部,大势可定。” 皇帝微微皱眉,半晌才问道:“这个谋划,你想了多久?” 长平王答道:“自父皇封王之后,文玄德发兵至永安,便有了这个谋划,只是当时顾子青八千精锐近在咫尺,若想夺岳同,必有一场血战。而眼下,顾子青却在常州,而文玄德的精锐在齐阳,两边皆是鞭长莫及。永安与吴州虽有驻军,但只要向济安增兵,永安与吴州的驻军便不敢轻动。” 皇帝微微一笑,问道:“那你说,若朕当真此时便征讨文玄德,不会遗人话柄吗?” 长平王答道:“父皇可下一道圣旨,命文玄德接诏后即刻攻打叛军。若其不从,或有意拖延,父皇便可发兵征讨。” 皇帝牵了牵嘴角,说道:“这可不像你平时的样子。” 长平王垂首答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儿臣与文玄德定盟,皆因叛军势大,我军备防不及。而眼下粮草齐备,布兵妥当,若文玄德是此时才反,儿臣顷刻间便能将其剿灭。” 皇帝微笑道:“那便拟诏吧。还让洪思诚送去齐阳。” 文帅命人在整个东境招募能功巧匠,心思活泛之人。招募的条件极其优厚,世代免兵役、免税赋,月俸十两,食宿国养。一时间应者如云,文帅怕有滥竽充数者,是以出了一道考题,在十日内,每人做一只崩簧。 另一边,文帅还有一道诏书,招募探矿之人,条件与工匠相同,但有一条,找什么矿都行,金银铜铁煤,只要是矿就行,但若找不到矿,便以欺罔之罪论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冶炼技艺再好,没有好的燃料和材料,也做不出文帅想要的东西来。 文帅并不急着造火铳,滑膛枪在远距离上,远不如弩弓好用。只让工匠浇铸大炮,制造内装火药的炮弹。另外统一军品规制,大到车辕车轮,小到箭头刀纂。尤其是弩弓上的零件,必须统一标准,任何一个零件,在任何一个同类的东西上都必须能安装使用。 另外,将带血槽的平头箭,改为了三棱箭,此种箭头,乃当年秦军所用,射程极远,威力极大。三千人轮射,便可挡上万人冲阵! 做完了这些,文帅陷入了一种纠结之中。他对火器的认识,来自于现代社会,是积累了无数先人的心血与智慧。而他若是一味推动火器的发展,加快这个空间的历史进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天意’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有没有的谁也不敢保证。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令文帅不得不对‘天意’肃然起敬。因此,他想制造线膛枪的决心,再次动摇了。 动摇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担心自己会遭雷劈,也是因为,以当下的工艺来讲,制作起来耗时耗力,没准儿真正做出来时,他都已经老得不能动了。反倒留下远超时代进程的军工科技,从而颠覆整个时间线。 有大炮已经可以了,最多再储备一些简易手榴弹,作为城防之用。毕竟现下的火药不稳定,更不甚颠簸,不便大量囤积,难于携带和长途运输。 端木凝蕊跟着忙前忙后地看热闹,完全忽略了文帅的心绪。而俅燕回却看出了文帅心神不宁。这日晚饭后,文帅到俅燕回房中小坐,俅燕回问道:“相公,你好似心神不宁。你做的东西,连程将军都倍加赞赏,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文帅微笑摇头,幽幽答道:“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