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来去自由 (第2/2页)
。倒不是怕文帅有别的事,而是怕他忙于公务,烦于战事,不能按时按点儿吃饭睡觉。 坐下刚喝了两口茶,门外有丫头唤道:“碧竹姐,城里富户的公推人来了,求见文王。” 碧竹挑帘说道:“主子没吃饭呢,给他上茶,让他等着。也真会挑时候。” 文帅一笑起身,见碧竹堵了门,便说道:“我去去就回。” 碧竹不依道:“不成,若是军务,奴婢不敢拦着。但这种小事,还得依着奴婢,先吃了饭再去。毕竟奴婢领了贤妃的令。” “拿着鸡毛当令箭。”文帅笑骂了一句,说道:“你不让我去,那儿有个人等着,你就不怕我心急火燎地,再吃岔了气儿?总是先打发了他,回来再安稳地吃才是。” “哦。”碧竹抿着嘴应了一声,挑起门帘说道:“那主子快点儿回来,我让厨下做了主子最爱吃的糖醋鱼,过了火候就不好吃了。” “知道了。”文帅一笑,出门向前宅走去。 来的人是鲁渊。前次募银他挑了梁,这回公议便推他来向文王请商。鲁渊实则是不愿来的,但扭不过众意难违。文王送走了一后三妃,大家都觉得文王无意固守齐阳。所谓兵凶战危,即便皇上有爱民之意,但齐阳一旦失陷,涌进城里的官兵会做出什么事来,谁能说得准?是以众人公议,都要举家迁往蕊城。 鲁渊不愿意来,并不是他自己不害怕,而是他见事明白。要说募银,文王治下这六府,都捐了银子。那若是允了齐阳的富户迁往蕊城,其他五府的富户迁不迁?再说,富户捐钱,穷户也出了工啊!凭什么富户的命就金贵,活该穷人遭这兵荒马乱?
所以,鲁渊认为,文王根本不会应允此事。但既然都逼着他来,他也只能来一趟,成与不成的,都好向众人有个交代。 听到沉稳的脚步声,鲁渊站了起来,垂着两手恭敬地站着。文帅绕过屏风,笑道:“孤刚送走了一后三妃,你们便来寻孤,是心里怕了吗?” 鲁渊应道:“草民鲁渊,拜见文王。” 说着便要跪下行礼。文帅见他年岁偏长,忙说道:“免了,坐下说话吧。” “谢文王。”鲁渊谢了座,垂着眼帘坐下,拱手道:“实不瞒文王,草民们确是怕了。都想举家迁往蕊城,因此才公推在下来向文王请商。” 文帅微一皱眉,仔细打量鲁渊。这人五十岁上下年纪,个子不算高,微有些发福,长得五官端正,面相富贵。他能这样直言不讳,自然是心里就没存着希望,只是来这儿把话说了,然后回去有个交代便好。 文帅想了想才说道:“蕊城正在筑基,无处容身不说,另有十余万南境迁民,至今还住在帐篷里。去蕊城也不是什么好事,齐阳若有失,蕊城一片空旷,无险可守,自然也难能幸免。孤送一后三妃去蕊城,只是不愿身边有人牵挂,拖累了孤不敢放手一搏,仅此而已。你将这些话,带回去转告众人,若他们还是想去,孤不拦着。孤自入齐阳便说过,来去自由,莫说是去蕊城,便是去京城,孤也不拦着。” 鲁渊离开了王府,回来的路上,心潮起伏。他多年来阅人无数,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像文帅这样难以琢磨的人,他不曾见过。大战来临之际,竟然还能如此坦然地让人来去自由,这不像是做大事的样子。可要说他不是做大事的人,却又正在做着大事。 回到茶楼,众星拱月一样围定了他。鲁渊想了想,说道:“文王说了,来去自由,他不拦着。” 所有人,闻言都愣住了。鲁渊掀了下后襟,撩了下前摆,安稳地坐下,手扶着茶碗,垂着眼帘说道:“文王说,蕊城正在筑基,无处可安身立命,且另有十余万南境迁民,至今还住在帐篷里。若是齐阳有失,蕊城无险可守,也难能幸免。文王又说,自他入齐阳起,便承诺百姓来去自由,莫说是去蕊城,便是去京城,他也不拦着。” 大家东一起儿,西一撮儿地大眼儿瞪小眼儿。人就是这样,你要拦着他,不让他干这事儿,他非得干不成。可你真要是不闻不问,只把道理说了,他反倒得前思后想。 有人问:“鲁公做何打算?” 所有人都看向鲁渊,在这种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个领头儿的。而鲁渊的回答,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