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亚人类分布(下) (第4/4页)
4),韩国人1.3%(1/75)、满族人1.9%(1/52),Xue的数据里为满族5.7%(2/35),锡伯族2.4%(1/41),布依族5.7%(2/35)。由于检测该SNP的论文只有这两篇,所以目前发现的人群还很少。
N2分布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乌拉尔山脉地区,在蒙古地区有低频率分布。
如Pakendorf的数据中,图瓦人27.3%(15/55),由于该SNP也和N1一样很少被检测,所以很多数据都被归类到了K中。
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Evenki)中,N2也很常见,如stony通古斯人为27.5%,yenisey通古斯为9.3%,中部地区的通古斯人为16%。
在蒙古和东北地区,如zerjal的数据,外蒙古为6.0%(9/149),中国鄂温克族2.4%(1/41)、布里亚特2.5%(2/81),如XUE的数据,内蒙为0/45,外蒙为2/65,东北地区,赫哲族最高,为8/45、满族为2/35、鄂伦春族为2/31,可以说N2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分布,但汉族没有找到过任何N2。
N3是N的最重要的支系,分布地区从中国一直延伸到北欧的广阔地域。
在欧洲人中,在芬兰人、爱沙尼亚等人群达到60%,在立陶宛、拉托维亚等人群中占50%,在俄罗斯北部人中占35%,中部占20%,南部占10%,占挪威和瑞典人的5-10%,占德国人的3%。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N3在欧洲的分布。
N3最高频率分布在西伯利亚,kharkov和brigitte的数据里,293个雅库特人有270人是N3,占92.2%。在通古斯人(Evenki)中okhotsk通古斯为37.5%、yenisey通古斯为9.7%、lengra通古斯为22.2%、中央通古斯为18%、讲雅库特语的通古斯人为70.7%、nyukzha通古斯人为20.5%、北部埃文人为90.9%,中部埃文人为8.3%、南部埃文人为12.9%,可以说N3在西伯利亚北部占绝对主体,南部西伯利亚则N3减少,C3c占了主体。
在蒙古地区,Pakendorf的数据,图瓦人的N3为9.1%(5/55),spencer的数据图瓦人为21.4%(9/42),外蒙古人,zerjal的数据N3为2.0%(3/149),XUE数据为内蒙13.3#(6/45)、外蒙古7.7%(5/65),toruKatoh数据喀尔喀蒙古4.7%(4/85)、乌梁海蒙古8.3%(5/60)、zakhchin蒙古3.3%(2/60)、khoton蒙古0(0/40),derenko布里亚特蒙古为18.9%(45/238),zerjal布里亚特为28.4%(23/81),卡尔梅克蒙古ivan的数据为1.0%(1/99),Xue的数据达斡尔族的N3为7.7%(3/39)。
在东北地区通古斯语人群,ToruKatoh满族为0(0/101),XUE的数据锡伯族为(2/41),赫哲族0/45、鄂伦春族0/31、鄂温克族0/26、满族为0(0/35)、hammer的数据,满族为0(0/52),鄂温克族为0、鄂伦春族为1/22。基本上,N3对东北地区通古斯语民族的影响非常微弱。
在汉族、朝鲜人、日本等东亚民族中,基本没有N3。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在spencer的东干人中有N3(1/40),在zerjal的西北**也有N3(1/54),显示**有部分来自北亚草原的血统。
Q1是指汉族特有的M120,在2008写做Q1a1。
曾经有观点认为Q1是汉族特有的类型之一,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挑战。
应该说,目前公布的绝大部分数据里的Q1都来自汉族(目前论文数据里找到的大致在300个左右,有270左右来自汉族),复旦2002年的数据,北方汉族1054个人有60个Q1,占5.7%,南方汉族652人中有10个Q1,占1.5%。如马明义的四川汉族数据,341个人中有9个Q1,占2.6%,luchuncheng的南京汉族中,800个汉族有24个Q1,占3.0%,Zerjal的数据中,北方汉族Q1为4.5%(2/44),台湾汉族1.2%(1/84),Nonaka的台湾为1.1%(2/183)。
在汉族以外的汉藏语人群中,Q1也有发现,如董永利2005年白族起源一文中,在白族6.7%(2/30)、土家族3.1%(1/32)、藏族2.2%(1/46),如文波在摩梭人一文中,普米族为2.1%(1/47)。可以说,在汉族之外,Q1也是存在的,主要分布在西南汉藏语居民中,Q1不应该简单的看成汉族独有。
汉族以外发现Q1,东亚之外在东干人、巴基斯坦hazara人中找到过该类型。在东亚,在中国之外,在日本kanto地区为0.7%(1/137),冲绳东亚人类分布2.2%(1/44),nonaka数据韩国0.6%(2/317),zerjal数据越南7.1%(5/70)。
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Q1是1.5~1.0万年前进入东亚的细石器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可能是从中亚进入草原后进入东亚的,并且一直分布到整个东亚,直到大致1万年前,O各个支系的扩张,才冲淡和驱逐了他们,造成了他们只有残留在汉族和其他东亚人群中,频率非常低。
六,综论
对东亚人来说,O是最大成分,O在除了西伯利亚的所有人群都有分布,而且在东亚和东南亚所有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人群中都是最大的成分(且均超过50%)。
C是其次大的,尤其是对北方人群来说,在蒙古和西伯利亚通古斯人中都超过了50%,但除了蒙古和哈萨克外,所有C占主体的民族人口基本都不超过10万,很多都是游牧和狩猎的几千人组成的小部族。
N是第三位的,但对中国西南的一些民族和西伯利亚,也是非常重要的。
D的分布比较局限,只有日本和西藏有比较高的频率。
Q1只低频率出现在东亚,没有一个人群超过1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