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午夜话唠 (第1/2页)
咖啡喝多了睡不着,和大伙儿聊几句天儿。≈≈≥≤ 躺在床上看评论,哪的都看,起点的、qq阅读的、神器的,一些别的盗版的,还有龙空上的。 群里的都知道,苍山随性散漫,三十多岁还没个正溜儿,至今流浪不能定性。 天天跟个孩子一样,嬉笑怒骂,装疯卖疯。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出生东北,北京长大,家安在重庆,却屁颠屁颠跑大理来当农民的,没干过一件正事儿的“二溜子”,自从写了这本书之后被逼得‘认真的像个孩子’... 我是个爱较真儿的人,越是有人说三道四,越是爱较劲。不然,也不会有上架之后过自己承受能力的更新,更不会有前几天夜郎自大的求打赏冲击“日进斗金”。 不过还好,诸君惯着,至今还未打脸。 谢谢大伙儿.... 但你们要注意了,熊孩子都是这么惯出来的... ... 说远了,回归正题。 看了很多评论,开本之初还能和喷子,或者不同观点的人长篇大论的辩上一辩,曾经还跑到盗版站去与人理论。 现在不了,主要是吵累了,也没那么多精力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在乎,所以才有了这个单章。 先,说一点儿一直有人提的问题吧... 关于严谨的问题。 这个我承认,本身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要是媳妇不给我改,我都不敢往出,错字儿能砸死你们! 加之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有时确实懒得找资料了。 但是! 注意了!但是! 不说从先秦到民国的历史,这么多年累积了多少吧,光为了写这本书,资料看了没有一千万字,也有几百万了。 宋史、宋史演义、仁宗纪阅、宋刑统、中国历史年表、宋兵制初探,等等等等,以前看过的都翻出来扫了一大遍。 曾经给群里的书友截过图,光整理完的文档有多少,他们最清楚。 我不去解释你们所谓的不严谨,因为之前说了太多次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只问大家,看了这么多资料,你们觉得还不严谨,为什么呢? 绝大多数的书友了解的历史,应该都是从小说里,或者一些所谓的网贴的一个个片段之中吧? 作为一个作者,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小说中的历史是不能信的,贴子之中的选择性史实,也是绝不能当做下结论的依据的。 所有人都听过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儿”。 这句话不是告诉你历史不能信、都是假的,而是告诉大家,历史是按照需求来决定事非对错的。 不说摄政的原因,举几个小例子:写明史小说的,一定会说宋弱明强,明朝怎么怎么硬气,写宋的作者,一定会为宋朝平反。 可事实上,宋明的对外对内政策都有他的客观原因在里面,你说不清谁强谁弱。你说,作为一个靠历史吃饭的作者,看过那么多资料会不知道这些吗? 知道,可是小说,只为自己的主题服务,只突出作者笔下的期待感和可读性。所以,昧着良心也得这么写。 又或者说,很多宋史小说里,都说宋杀牛犯法,宋私酿酒犯法。 有这事儿吗?有! 但是,就好像现在的法律,家暴也犯法,可有几个因为家暴判了的? 多了我不说,之前说过了。 看小说,看个乐儿,大事情谁也不敢瞎写,小细节,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故事情节服务。 写不能杀牛的,是为了让你把大宋和现代区分开;写不能酿酒的,也同样如此。 至于还有龙空上的一个作者,也去书评里喷,还拿宋刑统出来说事儿...... 如果你还在追书,我要多说你几句了。 你看的宋刑统是宋初的,我国宪法从开国到现在还修改了好几回了呢,既然都看了宋刑统,那应该知道牛rou税,哪来的呀?大观年间给牛rou限价,依据是什么啊? 历史不是宋刑统,历史是宋刑统之下真实的大宋。 好了,这事儿过去了。总之,大伙想了解历史,看小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真的信小说.... 吴育会从坟里跳出来和我拼命,韩琦也落不下。萧观音会来质问怎么多出两个哥哥,而且还‘老’了五岁,尹洙会出来说:我明明是痨疾,怎么成了痛风了。 历史小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品味大历史背景下的名人雅士,还有现代人乱入古代引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不是炫技,更不是大家来找错。 有些地方确实苍山没注意,指出来,我改。有些地方是没办法,不那么写,这故事就没法看了。 吴育史实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可总得有人当龙套,烘托气氛;唐奕入辽的时候萧观音才九岁,真和个九岁小孩搞暧昧,你们会骂我变态的。 尹洙要是痨病,唐奕还怎么救?汝南王要是不夺位,全书除了一条强宋线再无一物,朝堂上死气沉沉跟灵堂似的,你们看着不烦吗? ..... 下面再分站说说看到一些评论的观感吧.. 先说起点。 起点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读者之中大能太多,一般没两把刷子也不会来评论区吐槽,就算有,也是粉丝值看盗版的。 评论最多的不是挑小毛病,而是对一段剧情的喜好。 怎么说呢?还是举例子吧。 曹觉的支线,这段一致叫好,可惜跳订严重。为什么呢?网文养成的习惯,只看主角,很多人等不到那个**就跳过去了。 再比如,汝南王的剧情,还是很多人看得不爽,要我快点结束。 说心里话,我也不想写。 曹觉那段和汝南王的剧情是我写的最慢的两个地方,一小时5字,从早坐到晚,憋出来两章,还让人说我找理由,更的慢,何苦呢? 可是不行,必须写! 一本书,有皮、有骨、有血、有rou,你们认为爽的地方,是书的皮囊脸面,好写,往倾国倾城上画呗。 但是,真正支撑一本书,或者说粘住你们的却是骨架! 不说别的,曹觉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吐槽群入群的验证问题是:除了主角,你最喜欢谁? 人气最高的,就是曹老二。 一年之后,可能这本书除了主角,你就能记住这么一个人了,这就是他的作用。现在不喜欢正常,但是,他会在后面的情节不断地给你提供思考空间。 汝南王这一段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不喜欢,以后你会想。哪怕你们恨他,说心里话,也比你记不住他要强。 所以,遇到这种情节别急,山势起浮方现真美,平铺直叙,一定长远不了。 ..... 再说qq阅读。只有一个人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位兄弟说: “我对宋史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纵然宋朝皇帝各种仁慈,但也挡不住权臣当道吧?你一介小民火崛起,然后还敢大方谬论?尤其是宋朝大臣什么时候变成实干家了?主角那样讲学竟然有一大堆人去听?还做笔记?宋朝大臣要真这么忧国忧民,宋朝早就一统天下了” 以上是原文。 先,这和皇帝仁不仁没什么关系,第一他是主角,要破局,而且是北宋的局,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再者说,高大上,伟光正的角色写的人太多了,换换口味也好。 第二,如果一个人能平白给朝廷贡献三分之一的税收,换了哪个皇帝都得惯着。当然,别是唐皇、汉武、朱重八这种狠人。 第三,你确实对宋史不了解,北宋真的不缺实干家,名臣能吏,朝堂地方随便捞出来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