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情染江山_第八十八章 黑云压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黑云压城 (第2/2页)

,他勇猛异常,他手下的士兵们也都奋勇杀敌,交战的战场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吴军和楚军都豁出命去,砍杀起来。半个小时后,胜负渐分,吴军伤亡更多,楚军占了上风。

    这时候老天却帮助了吴军,一阵从西南方吹来的狂风,让吴军顺风,楚军逆风。风卷黄沙,迎风的楚军战士们一时间睁不开眼睛。这时候,见机不妙的吴军指挥官立即下令吴军全线后撤逃跑。

    墨子在城楼上看到此景,命鼓手敲响楚军回缩的战鼓,训练有素的楚军在将领张计展的指挥下,撤回城来。

    就这样,吴军第一轮攻城之战,被墨子的三道防线以及英勇的楚军化解了。看到吴军又退回了长庆城外的大本营,大家都松了半口气。但楚军这边都清楚,第一回合,只歼灭了一小部分敌人,挫了吴军刚开始的嚣张气焰,4万吴军如今估计还有3万人,吴军实力尚存。

    枕戈待旦的睡了两晚上,第三日的夜晚,吴军再次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没了之前的三道防线,他们来到了长庆城墙下。

    攻城与守城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一晚上,火光将长庆城天空照得通红通亮。城墙上的滚石纷纷落下,箭矢遮天蔽日。幸亏有墨子在,师傅的各种守城办法,加上全体楚国将领士兵的英勇奋战,终于让长庆城门不失。战斗持续到黎明,吴军终于偃旗息鼓,退回了他们的阵地。

    战斗结束的当天黎明,钰萱参与了人员、器械和物资的清点工作。箭矢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二,击落云梯的滚石也消耗了一大半。但是,所幸的是楚军的人员伤亡还不算太大,有战斗力的士兵还有1.5万人。

    整个长庆城作为后方,守城应战来之突然,更没有充分的准备,好在第一场交战还没开始的时候,墨子就已经把长庆城内所有的手工匠人都召集了起来。新的箭矢、兵器已经下了命令正加紧制造,墨子还画出了箭矢连发机和抛石机的图纸,他欲制造两个威力更大的箭矢连发机,和一个可以架在城楼上的抛石机。

    墨子告诉钰萱他这个抛石机被他改良后,极为轻巧,但准确性高,装载石头的重量也丝毫不逊于大机器。

    钰萱知道若师傅的新器械果真能制造出来的话,定能大大派上用场,但只听说过"临阵磨枪",却没听说过临阵造枪的,若是吴国不等彼此双方喘息休整,继续发起进攻,武器制造的时间能不能来得及,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有过了一天,傍晚时分一只信鸽停落在军营中,钰萱正巧看到,她抓住了它,一位老侦察兵也在场,他看了看说道:"太好了,这是前往蒙江吴楚边境的侦察兵带去的战鸽。"

    一听他这样说,钰萱的心情变得急切又忐忑,她既想马上看到战报又怕结果难以接受,我忐忑的迅速从鸽子脚上扯下二寸长的帛书,逆着它裹卷的方向,帛书被逐渐展开:

    "渡蒙江南,深入敌军。南岸败,北岸胜,1万五千军士回还,望日可达。"

    她看着这文字,问和我一起读这帛书文字的老兵:"望日,是后天吗?后天月圆?"虽然已经在古代那么久了,但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述日期的方式,钰萱一直都不怎么接受。

    那位老兵想了想,说:"应该是的。"

    看到这样的文字,虽不是大喜但也的确不乐观,前后三批楚军,总共有5万5千人走上战争最前沿的蒙江岸边,但如今仅有1万5千人返还,一大半的楚国兵士已经因残酷的战争将命丢在了楚、吴交界的蒙江南北。那些献血和生命啊,钰萱想到这,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不过总之,这样的消息也让在长庆苦苦守城的楚军有了希望。再过一天,前方的军队就从蒙河前线回来接应我们了,到时候,长庆城内外响应,两面夹击吴军,击退甚至可以歼灭吴军。

    "只要把这一天一夜坚守好就行了!"钰萱拿着简帛的内容,一边兴奋的嚷着,一边去找师傅。

    钰萱在军械制造场找到了墨子。在墨子的主持下,短短一天时间,一台箭矢连发机已经制造好了,他正带着另两名长庆当地的工匠在调试。对于墨子,拿起宝剑就是武士,拿起作战图就是军事家,拿起工具就是制造家的大神级别的人物,钰萱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墨子看到钰萱递给他的信鸽消息,眉头一展,脸上绷紧的肌rou舒展开来,他说道:"好,好消息。"说完,他又命令工匠们加紧制造他的。

    这天夜里,钰萱被咚咚的巨响惊醒,她穿上战袍,循声赶往长庆南门,不死心的吴军又开始发动攻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