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明末游戏_第33章 神棍李自成水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神棍李自成水文 (第4/5页)

开始敲边鼓:“王老弟,愚兄自从追随了大统领,每个月数银子数到手抽筋。这还是我胆子小。如果跑江南贩粮,一年就是二三十万的买卖。”

    “江南贩粮?”王重新疑惑了,这边也不缺粮啊。

    “往后十年,黄河两岸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李自成慢慢解释起来。

    粮食是个大问题。

    江南也会有水灾雪灾,但是和北方比起来程度轻多了。

    比如万历末年江南遭了水灾,米价涨到一石一两三,老百姓就叫着活不成了。跟北方比起来简直毛毛雨。

    万历末常熟知县耿橘曾记,当地田租每亩交租不过一石二斗……佃租呀,一石二呀,比李自成老家的亩产都高。1老耿为官清正干练,后得罪上司钱谦益,愤而辞官。耿橘精武艺,有名徒石敬岩。石又教过吴殳长枪。

    再看崇祯年的松江——

    “崇祯三年庚午,年荒谷贵,民多菜色,郡县施粥赈饥。予时尚幼,未知物价。然越二载,壬申夏,白米每斗价钱一百二十文,值银一钱,民间便苦其贵,则庚午之米价,概可知已。迨秋成,早米每石价钱止六百五六十文耳。”2天启时一两银子兑换六百文,崇祯初也差不多,后面才慢慢上涨。但是铜钱又有很多版别,不能简单换算。后面再水。

    也就是说那边即使遇到年荒、青黄不接时米价高昂也就一两银子一石。老乡们居然还嫌贵。

    崇祯五年秋后一两银子甚至能买两石大米,便宜的没法说了。

    和陕北一比,简直没法比……那边现在高粱的价格是江南大米的十几倍。

    江南人民真幸福。

    其实更好的出路是从南洋,比如暹罗、吕宋等处买粮,加上运费也比江南粮食便宜。

    只是敢跑那一线的人不好找。

    王重新听完后心算了一下,说道:“南方海运没跑过,要是从湖广买粮,再转陆路千里奔波,就算一切顺利,那一石米最少最少都要三两银子往上。”

    距离远交通不便是一个问题,半路还要被吃拿卡要等等原因,粮食拉过来当然就贵了。本地暂没遭灾,市面粮价才一两出头。

    当然,不好在附近大规模买粮。毕竟李自成除了自用外,还要放粮赈济百姓。现在搜刮了粮食,将来饥荒就会更严重。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无论粮价多高,我照单全收。只为救万民于水火,功德无量。”

    李自成继续说道:“焕宇兄若有意,可预先谋划此事,不急于一时。若不愿,咱们再谈其他买卖。”

    王重新犹豫片刻,小心问道:“大统领既然心怀百姓,为何……”

    “大明没救了,早死早超生。如果革命军不努力,十年后就是关外鞑子肆虐天下。时不我待!”李自成斩钉截铁道。

    “这世道难活啊……”王重新长叹一声。

    他在天津有买卖,人参鹿茸都收,对鞑子熟。

    王重新说买粮的事他要考虑几天,李自成表示理解。以革命军的家底又拿不出预付款,谁敢轻易冒险和“流寇”做几十万银子的交易?

    贾富贵脑子活,又问起刚才要再谈啥买卖。

    李自成说道:“玻璃!现下此物都是从西洋过来,咱完全可以自己造。”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蜻蜓眼”,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与兴盛于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不同。搞不懂是不是自己造的,如果是的话,后人为啥不玩玻璃了?

    王重新愣神的工夫,贾富贵已奉上一吨彩虹屁。

    “大统领,小的家里有个玻璃杯,端的是晶莹剔透,买来花了八两银子;还有个镜子,小娃子巴掌大就要三十两。这买卖有的做。”

    王重新疑惑道:“据说那镜子在泰西也只出于一城,其中奥秘外人不得而知。大统领也懂此物?”

    李自成大大咧咧道:“小把戏!轻而易举。”

    王重新不由得眼热了,这可是一桩大富贵。

    贾胖子又说道:“我早想把家里的窗户纸换掉,只是一直买不到大块平整玻璃。说是这东西易碎,番人也不愿装船贩运。”

    李自成笑道:“何止替换窗户纸,你要乐意,纯用玻璃搭个透明屋子都行。”

    “是啊?”贾富贵惊掉了眼珠子。

    两位商人当即就围绕新生意讨论了个热火朝天。

    玻璃原材料不用出上党就能找到,技术上也没啥难度。虽然大块玻璃可能气泡多点,带些绿色等等,反正品质肯定远超洋货就行了。

    李自成让他们各出五名可靠学徒,跟着学一两个月应该能拿下。

    贾富贵、王重新美坏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