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2章 按敌情信含双计 (第1/2页)
刘馥起身一礼的抱拳禀道:“主公,我等一路走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汝南已经因屡经战乱而导致人烟非常的稀少,到处都是荒凉的景像,因此馥以为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 说着他放下双手,皱着一对短眉的踱步沉吟了一会儿,又拱手禀道:“馥建议主公可以安抚为主,尽量的用平和的方法去解决汝南的贼乱。” 华飞赞赏的对着他点了点头,笑道:“元颍考虑得很周到,说得也很有道理,汝南确实不宜再大动干戈了。” 鲁肃闻言,放下了摩擦着下巴的七字指,抬头沉吟着说道:“可是眼下我军的兵力仅有五千余人,而刘辟的兵力,有我军的数倍之多。” 说着他抬头看了众人一眼,又道:“因此我认为刘辟是不会轻易的接受我军的安抚的,而元颍的顾虑却又深为有理。” 说着他见得大家都目露沉思之色,乃又摸了摸下巴的思索着说道:“然而若是不解决了刘辟的话,这有虎在侧的民心终究也难安,我们只怕连流民都很难收集,又要如何来开垦荒田、种植粮食呢?” 华飞听了也点头接口道:“不错!眼下已经入秋了,而汝南一地通常是在芒种时节收了大豆种小麦的。我等本就已经迟了些,若是再不捉紧时间的话,恐怕大家都要饿肚子了。” 三人听了这话不由得都皱起了眉毛,均觉此事极为严重!必竟民以食为天,这光靠捕鱼摘果的话,终究是解决不了肚子问题的。 却听得华飞又慢慢的说道:“刘辟是肯定要拿下的,而且不能大动干戈还必需得要快,眼下我军的兵力不足对他起不到威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只能是智取。” 鲁肃听了急倾着前身,双目发亮的问道:“主公可是有了良策?” 华飞手转佛珠的眼望着前方,缓声说道:“按这样算来的话,想要迅速的平定刘辟,我觉得应该施以斩首行动,先生擒了那刘辟,而后再对敌军们进行招降为上策。” 鲁肃听了这话,眉目顿舒的挥袖赞道:“主公妙计!若是拿下了那刘辟的话,敌军无首必乱,到时再乘势招降,那么这两万多黄巾军便可一计而定。” 太史慈听得两人计定,乃连忙起身的拱手大叫道:“主公,慈愿领军前去搦战那刘辟,定为主公生擒之。” 华飞摆了摆手的在淡淡檀香味中说道:“子义,你于九里山前的一战,此时的名声只怕已是极大。况且即便是你去搦战,而贼也应战了,然而你又如何能确定刘辟定然亲出呢?” 说着他停了一下,又说道:“如果刘辟或忌于你的威名,或是不曾亲自出战的话,那么你这一显武艺的话,岂不是反而要打草惊蛇?” 太史慈闻言默然无语,却听得华飞又说道:“而且这刘辟的麾下有着两万多人,本人又是久经世道的。因此他一般是不会亲自出战的,而只会命麾下们先上来试试你的武艺再说的。” 说着华飞摆了摆手的缓声说道:“阵前单挑危险得很!若不是形势处于下风,或是敌将好战异常的话,通常是不会采取这种方法的。因此我觉得搦战的办法并不保险,不可以施行。” 太史慈听得不同意他去搦战,不由得急声道:“主公!您这大战又不可,搦战也不可的,那又要怎么样才能迅速的平定刘辟呢?” 刘馥见他又着急上火,乃皱着一对短眉的大声道:“子义,你又犯了老毛病了,为将者,怎么可以这么急燥呢?” 太史慈闻言,记起刚才华飞说的话,不由得再次为之默然。 却听得华飞笑道:“子义,常言道江山易改是本性难移!想改性子,那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因此你也不要心急于一时,可多听多学的慢慢来。” 说着他又伸手拍了拍太史慈强壮温暖的臂膀,继续说道:“汝南的地势平坦,最适合骑兵们发挥威力,而刘辟身为贼寇,其本性应是见到好东西就抢的。” 鲁肃闻言双目发亮的伸右手接道:“既然如此,我等何不以利诱之!” 说着他突张嘴‘嘶’的吸了口气,又伸手摸了摸下巴沉吟着说道:“可是敌军势众,即便以利诱之,却也很难保证那刘辟他就会亲自出手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