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斩_帘卷西风李清照生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帘卷西风李清照生平 (第3/3页)

个人很会说,非常具有表演才华,他主动地接近李清照,朗诵诗歌,暗送秋波,同她一起谈文学、谈写作,谈文物考订,派媒人拿着文书向她求婚,嘘寒问暖关心呵护,这一切深深打动了身心疲惫、感情受伤、特别需要慰籍的李清照。

    幸福像花一样悬挂在眼前,颤悠悠,似乎只要一伸手,就能采到……

    待到结婚以后,李清照就现张汝舟这个人,不但是学识修养方面无法跟赵明诚相比,而且道德品行败坏,或者说整个就是一彻头彻尾的流氓。两人很快便生了分歧,争执不休,张汝舟因为不能支配她的行为,不能占有李清照仅存的文物的监护权、所有权,不免恼羞成怒:哼,我还上当了呢。你不搞古董文物的吗,你那两万多卷呢?那贵重的金石字画呢?我他妈弄个老太太来,还写诗!最后更是完全撕破脸,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结婚仅仅三个月,李清照便向法庭提出了离婚的请求。

    “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驵”是贩卖牲口的牵客和经纪人,“侩”是市侩。

    李清照说,我真后悔,自己到了晚年,竟然嫁给了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壁之将往,决欲杀之。”我再也不愿意跟这个臭烘烘的家伙在一块了,就想快点离开他,我再不走,他整天老盯着我这些宝贝文物,说不定哪天就一拳打死我。赵明城再不济,起码他不搞家庭暴力?

    但是当时的法律并不支持个人离婚,况且,如果走正常的程序离异,家产包括赵明城遗留下的部分文物将作为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支配。这显然不是李清照所希望得到的。于是她转念一想、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向官府投诉,状告张汝舟。罪名是:“妄举增官之数”。就是他为了升迁刻意隐瞒,谎报了自己的政治履历。比方说一个人在基层干了几年,又作了3年科员,7年正科,2o年党龄,现在提拔上来,是副局级。而在张汝舟则是3年他说8年,明明是6,填报表时大笔一挥,给刷了个9?

    这场官司惊动了高宗皇帝。赵构特意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南下北上,内查外调,翻阅了大量的档案,采访当事人,最终裁定:原告所控诉的一切证据确凿,理由充分,罪名成立。张汝舟被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党籍,配广西柳州。李清照虽然达成心愿,离婚并保住了文物,可依照宋朝的律例,妻子状告丈夫,即使最后能证明男方有罪,作妻子的仍然要坐牢二年!李清照锒铛入狱。由于亲友们的疏通、打点,她只被囚禁了九天,便放出来。但这场恶劣的婚姻在心中所烙下的创痕,到何年何月才能够平复?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历来有一种说法,越是生活波折,越是经历了苦难,体验才深刻、感悟才入骨,诗人才能吟唱出激情磅礴,名扬千古的鸿篇巨制。“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可是,要说已进入暮年的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挫折、磨难,及一连串的打击是一笔财富一笔收获,不但不应悲伤,反而要高兴,庆幸“因祸得福”!这样才对创作上有利,成全她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世界文豪,确实不得劲。写作也不是找对象,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都愿好人一生平安,这世上哪有甘心找罪受的?

    高宗绍兴四年九月,在无耻伪军头目刘豫的怂恿下,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下。翘然北望,狼烟四起。百姓陷入了极度地惊慌失措。李清照大病初愈,仓皇中不得不弃家逃走,溯流而上,过富阳子陵滩,来到金华,借住于一个姓陈的家中。大约一年后,兵燹平息,她得以返回临安。

    绍兴二十年,李清照67岁。

    人到晚年喜欢回忆,李清照也不例外,在磕磕绊绊的纷繁世事中,她孤身一人,守着孤清的小院,看着赵明成遗留下来的,回顾与丈夫的种种往事。回忆中不断闪现的,是她和赵明诚年轻时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可是如今一切不再,心爱的人,已经不在,没有人,永远都不会有人,在乎李清照这一声孤独寂寞的哀叹,重新点燃爱情的烛光?

    李清照怀揣着书画大家米芾的真迹去拜访“小米”——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米友仁又名尹仁,善行书,早年即已书画知名,南渡后,任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此时业已是一个75岁高龄的老人。“小米”抚摸着父亲米芾的字迹,百感交集,提笔戏题款识:这确是我父老米的手书,一字值千金!两个古稀的老人面对陈年旧物,遥想故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风光和京都汴梁的十里繁华,不由得恍然入梦,感慨丛生!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人生最叹老来悲。晚年的李清照是孤独的,痛苦的,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没有子女,不得不在回忆当中来打每一天。一方面她又是个感情脆弱、充满着热情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够冲出这个圈子,去接触更多的事物,去感受生活,这种矛盾的心境,情感上的尴尬,无时无刻地不交织在她的内心,交织在创作中,“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我已经是老婆子了,满脸皱纹,头花白蓬乱,这个样子还能出去见人吗?“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人比黄花瘦”已一去不复返。元宵佳节,酒酣耳热,热闹之后仍不免复归于凄凉,所以朋友们越热情,聚会越欢快,越热闹,内心里边就感觉越沉痛越悲凉!算了,罢了,不说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为女人,李清照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门前惟有秋风卷着落叶在生满苔痕的阶石上盘旋。她能说什么呢?李清照有一个孙姓邻居,女儿只有1o岁,聪颖灵秀。一天小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就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她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一阵眩晕,手扶门框,才使自己没有摔倒。原来在这个社会上女子有才有情是多余的啊!什么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什么收集文物、汗牛充栋,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情无所托,学无所用?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李清照感到自己像是落在了不着边际的深渊里,她茫然前行,走在临安深秋的黄花落叶中,寻寻觅觅,吟出了浓缩全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学史上地位的。8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