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上] (第5/6页)
早在太平军围攻桂林时,全州长官曹燮培便招募了三百壮丁,加紧训练。4月,他又挽留湖南武昌显援桂林的几百名楚兵,誓死守卫州城。 25日,太平军向全州城起了总攻。
战况异常激烈。 曹燮培命兵勇在城头架起铜炮,昼夜不停,轰击太平军的阵地。 中炮者血rou横飞。 连南王冯云山乘坐的黄轿也被炮弹打中,身负重伤。 太平军搭云梯猛攻西门。情况危急,百姓登城协助作战,守兵不断地砸下巨木石块,还把桐油加糯米熬出来的热粥泼向爬城的士兵,太平军惨叫着堕下云梯,非死即伤。 历十一昼夜,尸体在城下堆成了山。 洪秀全、杨秀清原以为大军压境,全州会象兴安县一样垂手可得。 想不到抵抗如此顽强! 他们下达了死命令:必下全州,否则军法从事! 6月3日,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太平军偷偷挖了一条地道,直达城墙,填置了大量火药。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黑雾腾空,全州城垣被崩塌一个两丈多宽的豁口,将士们蜂拥而入。 全州失陷。 太平军因攻城伤亡惨重,南王负伤,上下无比愤恨。破城后杀戮很重,纵火焚烧,凡是参与抵抗的不论州民兵勇,一概不留。屠城三天。到第四天有士兵沿街高喊:“老百姓可以出来了”,全州城民被屠杀、烧死的不计其数! 伤心蓑衣渡 5日,全州城鸣锣放炮。 太平军领导人在盛大的仪式中坐轿出城,兵分两路,大摇大摆地坐船沿湘江北上。 先攻永州,再下长沙。 湘江正值涨水季节,顺风顺水一路直下,三天即可抵达。而长沙城此时恰好搞城市建设,城墙拆的烂七八糟、防备空虚,太平军若长驱直入,差不多可以一鼓荡平! 计划看起来不错。 但是战争千变万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才叫军棍。 太平军领导人不知道,在耗时费力攻打全州的十多天里,形势急转,他们已失去了乘虚奔袭长沙的最佳战机? 朝廷在获悉全州失陷后,一天之内连下四道谕旨,命赛尚阿调集兵力尾随截击,严密把守水路要害,务必不能让太平军“顺流直下”。 赛尚阿哪敢怠慢,抓紧布防:派鲍起豹驻永州,孙应照防守湘桂交界之黄沙河;总兵和春率七千清军扼守太平铺。余万清赴道州堵截,刘长清则带领一部分清军尾随追击。 而永州长官江忠源也已率一千名精悍的楚兵,在全州以北十里的蓑衣渡伐木作堰,布下口袋。 太平军的高层领导大概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既缺乏正确的估计、又疏于防范。 大兵团行军连一支侦察小队都不派? 冯云山曾提议步兵于湘水两岸开道,其余部队、家眷和辎重粮草则装在舟船内跟进,但遭到了洪秀全的否决。 或许他以为步兵先行太慢,延误行军日程;或许他以为上帝万能、战无不胜,收拾个把清军还不是一碟小菜! 当太平军的船队沿江北进,来到蓑衣渡口时,他们惊讶的现:原本狭窄、水流湍急的河道已被清军用树木堵塞!船只密集,无法前进。众人正自猜疑头顶炸雷响起,空中打击如期而至。江忠源占据左岸狮子岭,居高临下,用劈山炮向河流堵塞处的船队猛烈轰击。 劈山炮的威力很大,一炮打来,合抱粗的樟树都被轰然炸断。 太平军措手不及,乱成一团。 杨秀清只好把拥挤不堪的船只横在江面上,搭成浮桥抢占河岸的阵地,进行还击。6路部队听到炮声也靠拢过来救援。 7日黎明,太平铺方面的清军赶来支援。和春亲自督兵四路进攻,太平军奋勇抗击,枪炮如雨,极力阻止清军靠岸。 双方激战二昼夜。 太平军被烧死、溺死、轰死无数。 堆尸如山。 江水都染成了红色。 太平军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依然无法疏通航道。前有阻碍、后有追兵,情况万分紧急!杨秀清令残余部队登上东岸,遗弃了笨重的器械粮米、部分家眷妇女,并将船只自行焚毁。 蓑衣渡人喊马嘶。 火光熊熊。 在一派灰败颓丧的气氛中,太平军一位忠勇坚毅的领导人,南王冯云山因伤势恶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四转折 太平军残部撤离蓑衣渡后,翻越半边山过扁担坳,转入湖南境内;绕开永州,于12日攻克道州。 全军在道州休整了两个月。 扩充队伍,铸造大炮。 8月17日,又占领郴州,扩军二万多人,并将其中数千挖煤工人编为“土营”,专门负责攻坚战中挖地道,放置地雷,轰塌城墙。 杨秀清探得长沙城防空虚,命西王萧朝贵带兵三四千人取道北上,直逼省城。 萧朝贵率军在南石马铺击溃拦截的清军,杀总兵福诚,缴获大量枪械火药。并突破了清军外围防线,直抵长沙城南门外的妙高峰。 长沙城的守军和团练约五千余人。 太平军日后的劲敌曾国藩、左宗棠此刻都在城中。 萧朝贵令炮兵炮,奋勇攻城,城上放炮还击。大队冲到城南天心阁,包围起来攻打,城头守军看到城下有一人身着华丽鲜艳的衣服,一炮下去,正打中他的胸膛,伤重归天。 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决定全军开赴长沙,为萧朝贵报仇。 激战八十余日未曾获胜。 清朝各路名将聚集长沙,援军共达五六万人。 太平军主动撤围。 后攻宁乡,克益阳,取岳州,获取了大量的船只、火器,数以千计的船家水手入伍,组成“水营”;杨秀清命唐正财为“典水匠”,统领水军。全军扩展至十万余人。 1852年底,太平军由岳州进入湖北,连占汉阳、汉口,泊师鹦鹉洲。 清军放弃武昌外围阵地,据险死守。 杨秀清一声令下,水营跨江架设浮桥两座,人马往来,如履平地。 江上帆樯万计,遮天蔽日。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以地雷轰塌城墙二十余丈,攻克武昌城。武昌军政长官常大淳及城防司令双福以下文武官员百余人均被杀。 武昌失守,举国震惊! 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后,面临着新的选择,即下一个战略目标应该指向哪里?领导集团当时有三个进军方向:北进河南、西入巴蜀、东下江南。洪秀全意欲经营中原,据汴、洛而窥燕都,东王则坚持取金陵以号令天下,意见不一……最后还是杨秀清别出心裁,以天父下凡“跳神儿”方式解决了所有难题。 尽管战事不断,洪天王仍没有忘记扩充他的后宫佳丽。 永安突围时洪秀全已选妃三十六人,攻克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四名美女,但洪老板为了贯彻“只嫌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