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伏魔神鼎的来由 (第1/1页)
鬼老一一边心里在想着当前的局势,但早已被打晕过去张子健,不知何时,张子健手中那刚刚被挖出来眼珠子已不知所踪了。 这一切就发生在鬼老一抱起张子健的一刹那,至于那璀璨夺目眼珠子是不是被鬼老一拿了,也就不言而喻了。 鬼老一对在场的众人做了一个告辞手势,然后用一种自求多福眼神,望了望站在身边如标枪一样挺直张仙桥,所代表的含义自然也十分明显。 意思是说老小子,今天老子就不找你算账了,接下来的乱摊子就由你收拾残局吧,反正你这老小子也不是啥好东西,再说这事本来就是你老小子给惹出来的,就应该让你来收拾这乱摊子。 鬼老一之所以做了一系列动作才打算离开,很大原因他还是根本就没把龙虎山这帮牛鼻子老道放在眼里。 鬼老一刚做完这看似极为优雅动作,只听到心念一动,瞬间整个大厅之中黑气弥漫,一阵狂风拔地而起,而这诡异莫测景象,仿佛就如九幽地狱无数恶灵一样,四处飘荡大厅之上。 “百鬼恶灵…” 黑暗中传来惊讶之声,或许是谁,已经看出此等诡异恐怖的景象,这才不由分说的道出这名字。 其实有人能认出此等召灵之术也是正常,在场之人每个人都是在道门中成名已久人物,更何况龙虎山以降妖除魔为己任,什么妖魔鬼怪、鬼魅魍魉,自然也是见怪不怪。 此时大厅之中,陷入一片死寂在黑暗之中,真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可能就是此种情况,况且现在不单单只是黑,而且那空中四处飘荡各种各样孤魂野鬼、恶鬼凶灵。 若是普通人见到如此恐怖骇人场景,恐怕不被活活吓人,也早就吓得大小便失禁,再不济也要当场吓晕过去。 也许这有晕过去,自然啥也不知道了,至于这些鬼是要他吃了或者上他的身,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就在鬼老一使用这此召灵之术,一瞬间,只听乌月鹤大呵一声。 “雕虫小技,区区召灵之术,也想在我龙虎山面前显摆,看我如何破你。” 乌月鹤脚踏禹步,整个身子脚踏虚空,走在半空中,如履平地,猛然从怀中掏出一物, 只见乌月鹤手中那东西,瞬间暴涨,刹那间就变成一面炉鼎模样东西,那炉鼎口朝下,整个炉鼎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 刚刚还漆黑一片大厅,似乎就在这炉鼎发出光芒的那一刻,茫茫黑夜大厅,霎那间被这炉鼎所发出的光芒,所照之处,瞬间如同白昼一般明亮照人。 而刚刚大厅之中来回游走孤魂野鬼、恶鬼凶灵,似乎很怕乌月鹤手中那面炉鼎所发出光芒,瞬间化为灰烬,连一点渣渣也不剩,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一般,仿佛刚刚那些孤魂野鬼,就从未出现一样。 而刚刚躺在地上的杨小花,早已呗乌月鹤收入阴阳伞之中,不然的话,恐怕此时的杨小花,也会跟刚刚游荡在大厅之中孤魂野鬼一样,灰飞烟灭,恐怕连一根毛都找不到了。 此物一出,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颤,此物正是龙虎山镇山之神器,伏魔神鼎。 相传整个道教有三尊神鼎,而道教后来也就是正一教,再后来就演变成茅山派,也就是人人皆知茅山术。 而茅山派相传是由三茅真君所创。 茅山派的祖师是“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指的是兄弟三人,其中老大叫做茅盈,他降生时,红霞满天,三日不散,所以,惊喜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叫“盈”。茅盈自幼聪明,酷爱采药炼丹,修真养性,十八岁时便偷偷弃家出走,到恒山修炼。 六年后,太玄玉女托梦给他,让他拜西城王君为师,学习服气之法,二十年后,王君领着茅盈拜见了西王母,得到了西王母的真传,而后又回到恒山修炼,终于悟道成仙。 49岁那年,茅盈回到了家乡,老父亲见儿子归来,十分生气,斥责道:“你这个不孝之子,久出不归,连个音信也不稍回来,到底在外面鬼混什么?”说完,便来打茅盈。
茅盈说:“我这些年在外修道,已经成神仙了。现在我有神符在身上,还有天兵在周围保护我,你若打我,会吃苦头的,这就更加重了我的不孝。” 父亲以为儿子疯了,举起拐杖便打,谁知道还没有碰到茅盈身上,拐杖便折成了数段,飞向了四面八方。但是,他还是不相信儿子的话,想让他证明一下,于是就说:“我们村子里有个人刚刚死去,你能让他复活,我就相信你。” 茅盈施展神通,知道了少年是无罪夭亡,于是马上取出神符,念动咒语,不一会儿,少年就起死回生了,众人知道后,纷纷叫他“茅神仙”。 茅盈有两个弟弟,二弟叫茅固,三弟叫茅衷,有一天,当兄弟三人在一起吃饭时,一群仙官和金童玉女从天而降,把茅盈迎上彩舆,簇拥着缓缓升天而去。 两个弟弟亲眼看到哥哥真的升天成了神仙,无比羡慕,想尽办法找到了哥哥茅盈,说也想做神仙。 茅盈说要一起上天已经不行了,不过可以教他俩成仙的法术,过了不久,两个弟弟也成了神仙,只是没能上天。 后来,兄弟三人就同住在句曲山。三位神仙时常施展神通,救助当地百姓,人们就把他们称作是“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在未白日飞升之前,每人都有一尊炉鼎,而这三尊炉鼎分别是:“伏魔神鼎、修神仙鼎,印魂天鼎。” 原本这三尊神鼎乃是道祖三清祖师所物。 道教三清祖师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乃是道祖诸天界最高的神。 玉清元始天尊所用的道器就是修神仙鼎,他以心修道,修身养性,悟出天地之大道,他讲究的是以修炼内丹为主。 不贪、不yin、不婚、不杀戮为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底平静,才能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