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赵国新貌 (第1/2页)
邯郸城,龙台,乾元殿。 这个和后世隋唐时期的那座乾元殿千差万别的大殿,是去年龙台翻修的时候,赵雍起的名字。他当然不知道,在几千年后的长安城,也有这么一座同一名字的大殿,而且规模之巨,足以载入中国古建筑史册。纯粹是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一句化来所用。大有万物兴盛,自此而始的意味。 其他翻修的,还有坤德殿,也就是伯姬作为王后的寝殿;慈明殿,君夫人的寝殿。作为赵国新的政务核心,白虎厅正式改名叫白虎殿,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主要对在此当值的大臣的生活起居进行了改善,增加了休息的房间。毕竟在值的几个大臣,哪一个年龄都不小了。 虽然如此,几个大臣也越发觉得,自己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赵雍成立白虎厅最初的原因,是因为他要进行新政,而被他分权设立的几个大臣各自各派,都有一部分势力,赵雍想要推行新政,需要获得这几位最大的支持,否则断然难以施行下去。而赵雍和几位大臣,自然就是互相商量着来,妥协推进新政。 白虎厅虽然改成了白虎殿,但是其功能,已经成了上传下达的秘书处。很多军政大事到了白虎殿,当值大臣除了对些许事情做出安排之外,更多的派人召集其他成员,并向赵雍汇报情况,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他们是不敢专断的。当年晋国“六卿乱政”导致三家分晋,是自己很多人都担心会再次出现的局面,然而至今,除了四个人互相掣肘之外,倒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如今的赵国,并不像当年晋国一样,文武并处一门,而且每个家族都拥有私兵,有封地。而现在,虽然四卿都有封地,但是已经不允许蓄兵,何况四卿的封地并不大,只要继续实行郡县,不再进行封地,那么即使这些大臣想养兵,也养不起。更何况,赵雍坚决推行文武并行,不再将出一门,也就避免了军权政权皆出自一门的弊端。 按照当初赵雍的设想,赵国的边境地区已经完全推行了郡县制,所有宗室的封地都已经收回,并在晋阳附近重新选择了土地进行了划分,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边境之地多有战乱,封地多不固定,收成也不稳定,到了内地就好多了,愁的是,家族都划到一块,想多占多拿,是行不通了。对于这些人,赵雍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毕竟是一奶同胞,虽然和自己关系不大,但对方来头不小,几个长老还是自己爷爷辈的人,实在得罪不起,也只能靠肥义多加监管,和赵成多加督促了。 邯郸城在原来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主要干道加固了巨石,加修了排水系统,城郭的城墙扩建到将将王城也包裹在内。此外,城墙的防御设施也进行了重新布局和增加,不但添置了床弩重弩等防御设备,还修筑了瓮城,设置了马墙,至于其他一应防御设施,自不赘言。让邯郸也成为了一座坚城。 即使是这样的大拆大建,耗费不少,但是无论赵豹还是赵成,到都没有太大的意见,无他,有钱罢了。 赵国的财政机构分为两个,一个内史,一个少府。内史归司徒负责,总管全国粮食征收情况;少府归遗人司负责,总管全国税赋征收使用情况。 从去年开始,赵雍将“大亩制”和“分壤定籍”同时推行,大亩制其实对于赵国是老调重弹,早在公仲连变法时,赵国已经开始推行大亩制,这一次只不过是进一步强调而已;而“分壤定籍”就是根据土地之良莠进行分别征税,而不是一刀切,虽然比之“舍地而税人”收租较少,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足以应付赵国现有的开支收入。而这些赋税,皆入内史,负责全国钱粮支配和官吏俸禄管理。 同时,少府在之前商税、手工税的基础上,收回“山泽之税”“盐铁之利”,均需向国家交税。赵雍的冶铁业其实比较发达,境内的盐池铁矿之利,也蔚为壮观,之前并非没有收税,而是划归到了商税之中,其利非常小。去年,赵雍下令盐铁之利要重新厘定划分税额,赵国的税收收入立刻翻了一番。并且,为了不至于让商业活动完全断绝,赵雍要求遗人司将田赋交接给内史之后,全部转入商税、手工税、盐铁山泽税收的管理之中,同土地一样,划定层级,定层收税,而不再税额均一。 这一条政令的推行,对于商人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事实上征收商税对于他们来说,不能说完全不能接受,很多人是愿意缴税的,但是如果定层收税,那么对于富人来说,就有些难受了。他们通过自己结交的各级官吏,纷纷上书,希望赵雍更改政令。虽然结果是,税率的略有缓和,但是略胜于无。更何况,赵国官吏除非后台非常硬,还在经商,只不过也挂的是亲戚的招牌,不敢自营,是以很多官员对于这件事情,也不甚热衷。再说了,国家有钱了,他们的俸禄也跟着涨,何乐不为呢? 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推进,赵雍无意中将赵国的官僚制度建立了起来,只不过他意识不到罢了。不过同样的问题也出现了,就是赵国的大小官吏数量,也几乎比之之前增长了不少,这就是赵雍始料未及的。 赵雍翻开一份竹简,这是赵豹今天送来的一份奏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