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咸阳秦宫 (第2/2页)
表的,乃是投奔秦国而来的万千才智之士。虽然说没有他们,秦国依然会强大若斯,然而若是得到他们,也必将削弱其他国家的实力。战争之事,互有胜负。况且魏章并非逃窜渎职,而是力战而没。其生死尚未知晓,怎么能定他的罪过呢?” “臣以为不妥。”樗里疾在一旁,早就跃跃欲试,他也算是秦国宗室名将,自然有胆气对张仪反驳。“若论对大秦有功者,商鞅也算是第一人,其成为秦国大良造,对于秦国之功绩比之魏章大了不知道多少。然而一超车裂,身死族灭,也未曾断了诸位贤才投奔秦国。张先生不就是在此之后来到秦国的吗?您当时就不感到害怕吗?” “商鞅之车裂,罪在其谋反,乃是其咎由自取。而魏章之罪,罪在力战被擒。岂可同日而语?”张仪反驳道,“更何况,魏章如今是生是死,尚不清楚,若是其已经投奔赵国,则该当行刑,若是其只不过力战被擒,尚未死亡。我等这边一旦族灭其家,定然是堵了魏章的后路,彻底背叛秦国。以魏章之才能,和对秦国是熟悉,到底是逼迫其投敌,还是让他安然西返,诸位以为若何?” 张仪不愧是辩论的高手,很快就发现了樗里疾论据的毛病。事实上,商鞅到底是不是主动谋反,尚在两可之间,很多人都觉得,他也是被逼而造反的,其罪过和魏章都不是一个层级的。所以商鞅可死,魏章大可不必。 樗里疾等人目瞪口呆,刚要反驳,却听秦王驷轻咳两声:“寡人的意思是,对于赵国入侵我国之事,该当如何处置。” 秦王驷此言一出,几人表情大大不同。张仪顿觉意外,事实上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拯救魏章,绝非是尚佳的选择。但是他不得不努力一番,其一是为了顾念和魏章的情谊,其二,也算是试探秦王对自己忍耐程度。
不错,自己这些年对秦国和秦王贡献良多,秦王对自己也推心置腹。然而自从自己从魏国辞去相位逃回来之后,秦王对自己就多有冷淡了,这让张仪心中多有愤懑。更何况这一段时间,樗里疾等人对自己也是冷嘲热讽,极尽嘲笑之能事,也让自己的声誉多有影响。他张仪虽然说不上什么小肚鸡肠,但是这种自负还是有的。是以对于秦王的冷漠,也多有不满。 而这一次,秦王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虽然没说治罪于魏章,但是也算是高高挂起,暂不追究,这就已经很让张仪满意了。只要魏章自己别投敌,那么他以及他一家的罪行,就可以从头再提了。 是以张仪赶紧接过秦王的话头,不让樗里疾等人回过神来:“臣以为,赵国之事,宜缓不宜急。大王可派使者责问赵王此事之详略,暗中备战,突袭赵国边境之蔺城,以为震慑。” 樗里疾等人转过心思来,却已经所有的言辞都让张仪说完了,只不过众人都存了一般心思,此时再说已经毫无作用,只能一边愤恨着张仪,一边赞同此事。 “仅是小惩小戒吗?”秦王驷犹豫道,“若是从河东之地入赵,是否可以取赵国之晋阳,以切断赵国西北之土地,为我所用呢?” “臣之前已经为大王分解过。我秦国之目的,当是亲善楚魏,取韩国之三川,攻打新城和宜阳两地,直取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据九鼎,索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此乃王业所成。何苦纠结于一赵国呢?” 秦王驷点点头,的确,若是能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不但霸业可成,而且定然是风光无匹。对于此事,多了些心思。 “臣以为不妥。”司马错等张仪说完,没想到秦王隐隐有同意的心思,遂赶紧出列说到:“臣以为,此时攻打三川,实为不妥。” “这是为何?” “敢问大王,我大秦比之于韩国,孰强孰弱?” 秦驷想了想,说道:“自然是我大秦要强盛许多。” “大秦比之义渠戎,孰强孰弱?” “差相仿佛,但是义渠似乎比之我大秦,更加勇猛。” “义渠比之东方六国,孰强孰弱?” “自然是东方六国,毫无疑问。” “既然大王连义渠戎都没有必胜的信心,又何来的信心对抗东方六国呢?”司马错说道,“东方六国者,六国也,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大秦偏居关中,有天险所凭恃,固六国来犯,方能拒敌于关外,却不能尽灭其国。若是发兵攻打韩国,定然会有其他诸侯相助,以秦国之力,能抗衡诸国否?” “是以秦国之弱,非在兵不多,将不广,百姓不尽力,而是地利所限,户数所约。一旦引起六国反目,只能退守关中,作为有限。只有扩大国土,奖励耕战,再凭借天险,兵出函谷,到时再剿灭韩国,亦不为迟。” 秦王驷皱着眉头,对于司马错的观点,实际上是并不赞同的,只不过他所言似乎并没有错。 正当殿上众人各自陷入沉思的时候,大殿之外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众人望去,见大殿之下,跪下一人,双手举着一个匣子,大声喝道: “禀告大王,函谷紧急军情!” :,,gegegengxi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