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话 探监 (第2/2页)
“你放心吧,你妈上个月就回山西老家了。老人家身体硬朗的很,心情也挺好,我给老人拿了一万块钱作为生活费,这段时间你不给家里寄钱的话,也不用担心你母亲的生活问题,这些钱在你们村儿里足够开销到你出狱了……” 贾小涛听见苏达对安排的如此周到贴心,感动不已,眼泪就掉就要掉出来。 苏达笑嘻嘻的调侃道,“都大小伙子了,怎么还说哭鼻子就哭呢,坚强点,让狱友看见了准笑话你!” 贾小涛把眼泪硬生生憋回去,强作出一个笑脸。 “达哥,你和天明哥和好了么?他现在干什么呢?”贾小涛。 叹气马猴儿,苏达心情又变的沉重起来,也故作轻松的答道:“你天明哥他现在还不错,在灯饰城卖快餐,他准备重新开始。” “哦……”贾小涛想起曾经风光无限的天明哥,被自己的一时冲动给害的居然去卖快餐,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来。 “都是我害的他,我连累了怡达公司,是我……我太不懂事儿了!” 这时,旁边一个狱警走进会客大厅,洪亮的喊了一声,“家属们动作快点儿啊,还有最后三分钟时间,下一批会面的家属马上就到了!” 紧接着又是一阵的哭泣声和告别声,门外已经挤满了下一波前来探监的家属,正焦急的朝会客大厅张望。 贾小涛站起身,提着苏达带来的物品,拔着胸脯儿说,“达哥,你回去吧,转告秦怡姐,让她放心,我这里一切都好,也告诉我妈,我会在里面好好改造,早日出来!” 苏达摸了摸贾小涛的脑袋,照着他的胸脯咚咚捶了两下,“走吧!有什么事儿给我打电话!我下个月再来看你……” 贾小涛依依不舍,朝着楼道深处边走边回头,眼看就要消失在楼道尽头。 忽然,一个穿着蓝条服的犯人走到苏达面前,幸灾乐祸的说了一句,“哎呦!熟人啊!” 苏达纳闷儿,这儿怎么还有“熟人”? 定睛一瞧,原来是光头华子。 华子依旧是铮明瓦亮的标志性光头,只是脸上少了很多的痞气和戾气,多了几分稳重和诚恳。
苏达的心顿时紧张起来,颇感意外。 “你也关在这里?!” 华子淡淡一笑。 “对啊,那还不是托您的福!要不我怎么能在这里被判了八年有期徒刑呢!” 华子说着,眼睛朝贾小涛的背影扫了一眼,笑眯眯的问道,“怎么,你也有朋友被关在这儿,那我和他倒是可以互相关照一下了……” 华子这句话无疑是苏达最担心的,凭华子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在监狱里要想整贾小涛,简直易如反掌。 “那是我兄弟,你要敢对他不利,我……我跟你没完!” 苏达贴着华子的耳朵咬牙切齿。 谁知华子微微一笑,“姓苏的,我说关照就是关照,如今我华子也痛改前非了,不再欺负人了,你也别用老眼光看我喽!” “哎!华子,赶紧走!时间到了!” 一个狱警在身后催促华子。 “好勒,最后两句话啊!” 华子看起来和狱警关系不错。 “我进来后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仔细想想吧,自己以前确实不是个东西,自己干的那些事儿也确实不怎么地道,有点儿伤天害理了。得嘞,哥们儿,咱俩算是不打不成交,七年后,我华子出来还是一条好汉,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吱声……” 华子说着,和狱警一起走进楼道,消失在深处。 苏达看着华子的背影发呆,他实在想不到眼前这个华子,就是以前骄横跋扈,为非作歹的那个光头流氓。 他到底是在给自己演戏,还是真的痛改前非了,苏达心中依然没底儿。 想起贾小涛和华子居然关在同一所监狱,苏达的心更加纠结。 “要是敢对小涛不利,我穷尽手段也要报复你!” 苏达在心中暗暗使劲儿。 蓝湾国际。 刘海娟拿着鸡毛掸子,坐在轮椅上正吃力的掸着阳台窗台上的灰尘,直呛得的自己连声咳嗦起来。 “真够脏的!这哪儿是北京啊,张家口也没这么大灰吧!” 刘海娟皱着眉,捂着嘴发牢sao。 茶几上的电话剧烈的响了起来,吓的刘海娟鸡毛掸子差点掉地上。 “吓死人了!谁啊这是……” 刘海娟摇着轮椅过来,举起了电话。 电话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说话声,刘海娟听得渐渐张开了嘴,惊讶的合不拢,手不自觉的颤抖起来,赶忙两只手一起抓住电话。 “你……你说的是真的吗?!他,他现在知道我的现状么?” 刘海娟说着低头看了看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沮丧又紧张。 电话里的人又说了几句话,刘海娟赶忙找来纸笔,沙沙的记录了一个地址和电话,对着电话力的人千叮咛万嘱咐。 “你现在可千万别提我,我现在这个样子……唉算了,都一把年纪了,回头再说吧!谢谢啦,谢谢!” 刘海娟颤巍巍的挂掉了电话,靠在轮椅上长出一口气。 看着茶几上的那个地址和电话,刘海娟的心依然跳的剧烈,甚至还有点眩晕感。 此刻,她的脑海里只是无限重复着一个人的名字:赵恺。 刚才一个内蒙老知青打来电话,告诉刘海娟,说是已经找到了赵恺在内蒙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而且保证千真万确,万无一失。 这个消息对于刘海娟来说,无异于是一剂强心针,药劲儿之猛烈,足以让她失眠若干天,兴奋半个月。 赵恺,这个魂牵梦绕了几十年的名字,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遥远到天边,也许比天边还远,可此时此刻,这个名字却突然变得触手可及,甚至自己动动手指头,拨出去一个电话,也许就能和久违的那个人通上电话,听见彼此的声音,一种跨越了几十年时空的声音。 内蒙,那个曾经洋溢着一张张纯真稚嫩脸庞的草原,曾经激荡着革命与奋斗激情的天地,此时又波澜壮阔的浮现在刘海娟的脑海中,翻滚着,激荡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