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迷醉 (第1/2页)
蓝作亮也正斗的兴起,应道:“正有此意。”言毕自腰间抽出了一条金丝软鞭,他这软鞭平时缠于腰间,对敌之时可应手而出、携带颇为方便。 吴昌远亦拔出剑来,斜斜的指向蓝作亮,却不刺出。这一招有个名膛,被称为屹立华山。想那华山巍然峻险无比、若此剑使将出来,暗合华山险势,敌不出动则已,动则后式延绵不绝,一剑快过一剑,直至刺中对手则已,端是起手的最佳剑式之一。 蓝作亮也不打话,金丝鞭倏然而起,尽似一条软蛇奔向吴昌远面门。吴昌远瞧着鞭影,剑身一挥将那金鞭荡了开来,顺势迎鞭直上,向蓝作亮刺去。岂料剑刚刺出,却见那金丝鞭梢有如灵蛇般向自己身后风门xue点去。 他暗自称奇,蓝作亮能将这金丝鞭使得灵动无比自不奇怪,奇怪的是他那鞭梢意然能从自己身后打xue,且认xue之准,犹如对面。好在他临危不乱,反应迅捷,一觉不妙,立即斜窜了几步,堪堪避开此招。 蓝作亮亦是一击不中,后手又至,只见他手腕轻挥之际,那条金丝鞭再次卷向了吴昌远,这一卷中亦暗含拉扯之力,如若着身,势必将对手拉扯一块血rou下来。 吴昌远自是识得其中厉害之处,好在他在华山辛苦练剑了十年,剑式更是已达炉火纯青之际,一觉不妙,即刻换招。一柄长剑竟似化作旋转的剑影,向那鞭梢缠去。他这一剑名唤三转陀螺,只要沾到那金丝软鞭,即便绞不断也能将那长鞭缠向自己的剑身。 蓝作亮也是识得他此剑的精妙之处,不停的挥动着软鞭,却又不与吴昌远长剑相碰,鞭梢犹如毒蛇吐信般的点向吴昌远周身各处大xue。 众人远远的看到蓝作亮一条长鞭挥舞不停转动着大圈,煞是好看。只见那一层层金色的光圈慢慢的向着吴昌远推进,瞬间就间吴昌远包裹起来。 李岩等人自是颇为担心吴昌远的安危,双方兵器尚一拿出之际。李岩等人均觉得兵器上吴昌远略有吃亏,然则双方兵器都是各自顺手而使,即便吴昌远换成其他的兵器,想来未必如那柄长剑威力更盛。 就在李岩等人担心之际,场中吴昌远剑影大盛,每一剑使出,剑身中隐隐含有缠力及吸力劈向对方长鞭。原来是他以将华山十六式的缠字决及吸字决用在剑法之上。 他自华山修练华山十六式,除了粘字决及吸字决因限于自身功力不足而未能达到炉火纯青之外,其他诸式均以修练的纯熟无比。如若他吸字决能更进一步,只怕仅凭吸字决即能将对手的金丝软鞭寸断于自己的长剑之下。 饶是如此,他剑式中的吸力和粘力虽不能胜敌,但却以摆脱对方的鞭影,一时间和蓝作亮斗了个旗鼓相当。 双方翻翻滚滚拆了数百招,此时天色渐暗了下来,蓝作亮见他那剑法同样层出不穷,暗自想到,自己这一套鞭法不知道练了多少遍,早已至出神入化之境,却不料今日竟奈何对手不得,也是不禁颇为惊奇。 再斗片刻,天色以经黑透,双方均跳出场外。吴昌远言道:“想不到蓝将军你的鞭法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你我今日胜负不分,再斗下去,只怕也是难分一时瑜亮,今日就此作罢如何?” 蓝作亮也是诧异对方年纪轻轻,偏偏拳脚功夫和剑法又是如此了得,由此看来,其师朝阳老人被人冠以中原第一大侠之称,多半名不虚传。又即想到,自己和这青年人打的难分难舍,而手下其他人众却恐怕不敌洪大魁等诸人。今日此事只能如此作罢,回去禀明八大王后再作打算了。 他向吴昌远点点头后,向李岩说道:“今日得罪李公子了,李公子日后若来到南阳府,蓝某人定当好生赔罪。”言毕,率着众人急驰而去。 李岩和吴昌远众人相认一番后,得知吴昌远是华山朝阳老人的徒弟后,颇为高兴,更难得的是这位青年侠士武艺又是如此高强。一行众人说说走走,向咸阳城奔去。 一路之上,吴昌远耳闻李岩说起如今天灾战事不断,而官府对民众亦苛政胜虎,灾民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处处灾民如潮般的揭竿而起。又闻得四处灾民起义大多各自为战,终被官府各自击破镇压下去。 吴昌远问道:“将军何不顺八大王之请,将各路义军联合起来呢?” 李岩回道:“如今天下各路义军中,唯八大王和闯王势力最大,八大王更胜一筹,闯军如和八大王联合势必被八大王所吞并,义军谁做首领无防,但至少需对得住‘义’字。如今闯王对待其他各路义军,若愿意归顺闯军更好,即便不愿归顺,闯军都会和之结为同盟之力,同进同退,共抗官府。” 吴昌远闻言一怔,本想天下义军皆为一家,一人振臂高呼,万众响应,岂料各路义军间竟也有此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又想道人各有志,多路义军也未必真能守的住义字,那八大王想来亦是如此。 李岩继续言道:“我本待过些时日前往南阳和八大王相商结盟之事,看今日之事,日后闯军想和八大王联盟看来难度不小。” 接着李岩继续说了些如今四处灾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讲到动情之处,脸上洋溢着担扰焦急之色,似是天下百姓之苦若能由他李岩一人能承担,他即便万死也甘愿为之一般。 吴昌远闻得此言,满腔热血沸腾,看向李岩那一张丰俊的脸庞,竟充满了神圣之感,不由言道:“将军日后若有能用得着小人之处,但请吩咐,小人万死不辞。” 李岩道:“但若换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乐业,万死又何足道哉。” 一行众人到得咸阳,来到了咸阳的一处联络处落下脚来。自此吴昌远跟随李岩东奔西走,体验到了当今天下民情之苦、之愤。 匆匆五年弹指而过,吴昌远以年近三十,这五年间吴昌远跟随李岩南征北战,多次解得李岩于刀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