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彰武_第二十三章 延熙论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延熙论战 (第2/2页)

道:“以维所见,若是以当今最流行的改易风俗之说而论,理论上并无错漏。若能使士子才性相同,朝中百官人人修德,自然是上上之选。只是此事说易行难,汉室立国四百载,虽有太平景象,也不曾见此淳朴之风,似乎只有上溯到上古先王,才有如此德政。”

    陈冲见他能迅速抓住重点,顿感欣慰,点头说道:“伯约说得不错,我自上任以来,也持用人当德才兼备的观点。若有人品性有亏,历来都依法不饶。可现在有人讥讽朝政,说国家每年都处置不少腐败官员,是因为用人不重德性,只重官才,这难道不荒谬吗?”

    说到这,他从桌案的文牒中抽出《才性四本论》,一边翻看序文,一边对姜维说道:“可眼下有人说,要更改风俗,其实并非难事,只需要让朝廷放弃干预,推崇德政,转而让中正去听取民间清议,自然就能静风俗而取良才。真是笑话!若清议就能推出贤臣良臣,当年由清议推出的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有几个合堪大用!眼下这些言论,简直是误国误民!”

    他将《才性四本论》放下后,又取出一篇文牍,递到姜维手里,而后说道:“这是我专门就驳斥才性论而写的文章,你也熟读经学,不妨看一看,和我说说感想。”

    听完刚才的言论,姜维已知陈冲极其重视此文,立刻打开翻阅。虽说已知陈冲对才性论极为反感,但看到文章,才知道陈冲厌恶到何等地步。陈冲此文用语平实,论述详细,辞藻虽不甚华丽,但引经据典,说服力极强。

    陈冲的论述主要放在两点,一是才可知而性不可知,二在清议攀结、有名无实。

    对于第一点,陈冲论述说,世人都知道要品学兼修,不可偏废,可是这只能是人的自我要求,不可能成为取才的标准。毕竟人心幽深难测,常常善变,今日看似良善之人,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便改弦易张,行利己之道。而昨日犯下过错者,也未尝不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这本就是世间常有之事。怎么可能以一朝之善恶,便定人终生之善恶呢?而且还有一些人,他们表面上打着道德的幌子,以此来迷惑世人,暗地里却男盗女娼,等到手握大权以后,就开始无所顾忌,肆意妄为。这种人为害,往往颠覆神器、祸及朝野,那些明目张胆在乡间为害的人,和这种人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而在第二点上,陈冲的批评更是尖锐。他严重批评了第二次党锢之乱时的党人清议,党人反对灵帝的乱政固然无错。但党人的清议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门阀倾向,为此他甚至批评自己的长辈,uu看书w.说即使是当年的颍川四长,也过于注重门第交往,除了他们一心为世交子弟扬名,许多寒门子弟,明明才能品性远胜于高门公子,却因为清议由郡望把持,继而入仕无门。后来董卓入京,那些由清议推选出来的名门高士,又有几个能在董卓面前守节呢?能够明哲保身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扞卫汉室,为国作为了。

    故而陈冲总结说,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都尚且教出公伯寮这样的叛徒,王莽在摄政前名满天下,却犯下太阿倒持这样的罪行,可见专任清议、以德取人是绝不可行的。当下朝廷以才选人,再以功德赏罚之,才是用人的正道。如果世人听信了所谓才性论之流的谎言,而废除国家现如今的正道,必然会闯下弥天大祸。而读过这篇文章后,那些还在坚持宣扬才性论的人,非愚即诬,可谓社稷之大害!

    姜维读完后,心中可谓是纠结万分。一方面,他深感这篇文章引人入胜,条理清晰,几乎无法反驳;可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接受,毕竟这篇文章本质上是否认了儒学数百年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且一旦发表,陈冲几乎是得罪了所有主持地方清议的郡望高门,定会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事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是姜维难以想象的。故而他纠结片刻后,把文章递还岳父,委婉地劝说陈冲慎重。

    但陈冲决心已定,在姜维离开雒阳后的三月,他极为罕见地再度来到太学讲学,将这篇文章公之于众。继而太学哗然,竟引出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一直到陈冲去世,论战都没有落下帷幕。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htxs.org1shukuzhuzhudaobixiawx

    shu5200du8xstxtzx23xsw.org

    23wxw86696lwxs5.orgbixia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