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佳人 (第2/2页)
色仍然是鲜艳的。 嘉敏命曲莲带了灯火,远远跟着,不必太近。 壁画中佛陀穿了金色袈裟,右肩袒露,眉目慈和。双手叠作莲花印。脑后焰光灼灼。传说佛有三十二相,万般皆好。 他说人间八种至苦。生,老,病,死,五阴盛,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尘世中挣扎,他不动声色的静默。信他的人每日诵念他的名字,希望能被引渡到极乐之土,那里只有欢喜,没有痛苦。 他们说他怜悯世人,他们说他的慈悲充盈天地,普照众生,然而嘉敏总疑心,那只是一种俯视。 总归是不能解脱的,如果还贪恋生之欢愉。 如果连生之欢愉都不再贪恋,那何必有生?没有生,何来有信?嘉敏不信这个。 往右行,七八步。有个年轻的尊者,含笑而立。细看时,只觉眉目清秀至极。李夫人的脚步在他面前停下,往上看,微微含笑道:"这是阿难尊者。文殊菩萨说他面如满月,眼似净莲花。" 这般美貌,嘉敏心里大不敬地想,何必成佛。 "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李夫人的声音就在耳边,不轻不重,不远不近。嘉敏已经觉察出这位夫人的好处,不在容貌,而在举止。她的言行也许不如萧南优雅,却总在最让人最舒适的距离,远一分则疏,再近一分如狎。嘉敏简直疑心她就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走出来的东邻之子。 ……宋玉说,东家之子,增一则太长,减一分太短。著粉太白,施朱太赤。 "……有次举行**会之后,佛陀带领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去迟一步,没有跟上,只能单独在舍卫城中乞食。"
随着李夫人的讲解,往前一步,画中是个异域的城池,人们穿各色奇怪的衣服,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有赶路,有行商,有耕织。太阳挂在天上,渐渐偏西,人和房子渐渐稀少,阿难的钵还是空的。 没有人施舍给他。 然后出现一口古井,井边有少女婀娜,正在打水。 "这是摩登伽女。"李夫人说。 "很美貌啊。"嘉敏赞叹说。 "阿难向她求一钵水。"少女抬头来,看见尊者的面容,她的脸上出现一种奇特的神色,那也许是欢喜,或者羞涩,还有爱慕,都清清楚楚写在眉梢眼底:"她爱上了阿难,一心想做他的妻子。" 我听过这个故事。嘉敏惆怅地想。过去有很久的时光了。只是因为不信,所以不曾入心……那时候她心里怎么装得下别人的故事呢。她就是摩登伽女啊,她遇见了阿难啊,她孜孜以求。 佛陀说:"到你配得上他,我就应允你们的婚事。" "这就是求不得了。"嘉敏说。 李夫人微微一笑,两人脚步一转。另一面却不是摩登伽女剃度和修行,而是目连救母。嘉敏在中州时候也听过比丘说这个故事。这时候看来毫不费劲。李夫人说:"目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神通第一。" 目连尊者不及阿难尊者美貌,是个方脸大耳的汉子,据说有移山倒海之能。 "目连尊者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豪富,却吝啬和贪婪,又喜杀生谤佛。她死后被打入饿鬼道,喉咙细窄如针,皮与骨相连,便有目连尊者使神通送饭食到眼前,也入手即化为火炭,不得入口。目连尊者看到母亲如此受苦,哀戚悲号连日,后来得佛陀指点,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法会,以百味珍肴饭食,新鲜果品,尽世甘美,供奉十方大德僧众,才得以拯救母亲。" 李夫人说到这里,忽道:"当今圣上仁孝,如果太后受苦,必然心中哀戚,或就如目连尊者。" 总算说到正题了。嘉敏心里其实稍稍松了口气。打哑谜和猜人心思,实在太费劲了。 又想,从前世的结局来看,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到最终反目,太后被囚,虽然不像青提夫人这样苦痛,日子也不好过。皇帝或许会心疼母亲,不过,这种心疼无法与权欲相提并论。口中只管应道:"青提夫人杀生谤佛,罪孽深重,如今太后笃信佛法,自然不会有此报。" 李夫人转眸看住她,却笑:"这个话,三娘子信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